今天是人生第一次写周记,对于我这个忘性很大且拖延症严重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愿能通过写文章,改掉自己的陋习。我现在是一名离毕业只剩半年的产品实习生。无offer的我毕业=失业。但是不甘心的我还是热切地期待着能在互联网的寒冬里找到安身之地。说起周记,起因只是因为一张图。

无疑现在的我还只是在听讲的被动学习阶段。因此想要沉淀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及时复盘,找到自己的短板并解决它。那么第一周,就总结一下在刚刚终面失败的百度广告pm面试吧。得知面试失败后,万幸得到了面试官的建议:对自己做的东西要多思考。是啊,在最初接触到产品经理的岗位以后,盲目的学了一堆产品的理论,看了基本产品的书(启示录&从点子到产品),以为已经可以胜任产品经理。再到拿到第一份实习,每天跟着节奏出需求,统计数据的时候,竟然完全忘了最初看的那些理论。
面试官问:你做的东西意义所在?你对标的竞品是谁?竞品数据如何?你怎么判断你做的东西是好是坏?当只是在低头把目光放在产出内部需求时,在别人看来可能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以及用什么样的数据来评价你的需求,而不是这个需求产出的过程。
在此借鉴5w模型阐述我目前所理解的需求产出完整的流程。
1.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需求并不是凭空猜想出来的,它要根据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情况或者数据的趋势来预测用户需求。在出需求之前,大概要经过用户调研(还没实践过,需要仔细学习一下用户调研的步骤),提炼出用户的实际需求。
2.what-a.需求是什么,b,需求要看那些数据,c,需求有没有可对标的竞品。a:这一步是将提炼出来的抽象的用户实际需具象化,表现为需求文档。一份完美的需求文档需要很多方面考虑周到,这点以后再做总结。b&c:根据需求需要制定一系列反应需求情况的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埋点等统计。需求在产出后,数据体现是评价需求好坏的最客观方式。因此在制定需求的同时需要考虑监测哪些数据(例如:电商为:浏览量,下单量,GMV及各个环节的转化率)以及这些数据有没有可以对标的竞品?找到合适的竞品不仅有利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能为自己产品的发展方向起到辅助作用。
3.where-需求在产品的哪个层次里。在我们发现问题后,要将问题排出优先级(优先级要根据产品的迭代版本制定)进行解决。
4.who-a.需求解决了哪些人的问题,b.需求需要哪些同事的配合。a:在我们统计完需求以后,需要回过头来以客观的角度来正视这个需求,是否解决了全部用户的需求,或是一部分人的需求。当覆盖用户过少时,需要考虑需求产出的收益有多大,是否与优先级匹配等。b:需求内部确认后,避免不了需要调动各方人力资源进行配合。需要提前通知对方(内部需求评审大会or接入第三方提前统一需求)。在很多情况下,在配合力度上内部团队>公司内其他团队>第三方团队,因此需要明确人力安排,及时解决人手不足等问题。
5.when-需求什么时候上线。大多数需求需要经过:内评-修改-细评-ui-服务-FE-QA等各个环节。在需求评审后,要告知参加各个环节的所有同学产品上线的时间,并及时向各个环节负责人询问排期。最重要的是及时跟进需求进展情况(一般在需求进度一半以及需求产出ddl前一天进行check跟进)。在对接第三方时更要及时跟进展,保证产品能够及时上线。
在项目进展时,要时刻提醒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及时了解数据动态并调整需求。
好啦今天就写这么多,下周日再进行更新。产品小白第一次写总结(平时要勤记笔记最后产出的内容才更丰满啊!长记性了!),如有遗漏或错误之处还望各位前辈指点一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