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几何时,我是个很爱讲道理的人,尤其是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每次我都喜欢头头是道地给她讲道理,自认为,掰开了,揉碎了,讲得够清楚了。甚至自我感动的认为:我都这么努力讲了,你总该明白了吧?
每每这时,她都点头如捣蒜,我以为她懂了。但事后证明,讲的这些道理,一点用都没有,该犯的错误继续犯,该出的问题的继续出,就像从未听过那些道理一样。
任凭我吐沫星子横飞,她依旧故我。
多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直到我看到一句特别有冲击力的话: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讲道理。
嗬,原来我一直很愚蠢。
也难怪,如果道理有用的话,那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听父母和老师讲了那么多道理,长大后还依然没有长进呢?
想到这里,不禁感慨,养孩子的学问真大。虽然我们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但总是容易遗忘过去发生的种种,一不小心就陷入惯性,开始用父母教育我们的套路来教育孩子。
这明显是走不通的。
02
曾经有一句话很火: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说到底,不是道理没用,而是人们都不爱听道理,即便有人苦口婆心的讲,一般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没有走心。
相反,很多故事我们却听一遍就印象深刻,比如,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道理太空,太泛,太虚,让我们无法产生共鸣。与之相反,故事却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很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产生代入感,让我们我们有机会去模拟强烈的情感体验,而又不需要在现实中真正经历。
这种感觉,让人很印象深刻。
而且,人本质上是情感的动物,虽然做重大的决定需要理性,但如果时刻都需要理性,那对大脑来说,太耗能了,不如听故事来的简单,节能,这也是故事更能够打动人的重要原因。
所以,道理讲千遍不如故事来一遍,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03
在这方面,查理芒格就是个高手,在《穷查理宝典》中记录了两个情节:
一处是,他的儿女们回忆说:爸爸从前经常利用家庭餐桌这个讲坛来教育他的子女,他最喜欢的教育工具是德育故事;讲的是某个人面临道德难题,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还有反面教材,讲的是某个人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最终遭遇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灾难,生活和事业都损失惨重。
另一处是,他们发现,如果爸爸想要向他的孩子们提供严肃的建议,他更有可能将他要传达的意思编进某个故事,让孩子们坐下来,讲给他们听,这样就不会显得是专门责怪一个人。
这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发,那就是:养孩子,要少讲道理,多讲故事。因为这才符合孩子的天性,也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硬性的灌输。
当然,这也意味着,你头脑中要有大量的故事储备,才可以让自己信手拈来。
这样一说,顿觉想要多讲故事,讲好故事,本身也是一项技能,需要学习和修炼,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