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以及话题「我应不应该创业」

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以及话题「我应不应该创业」

作者: UncleHan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0:36 被阅读9次

    导读:本文共2797字,阅读约需4min,建议读完后自己实践

    适读人群:想提升写作能力的朋友、以及在纠结是否要创业的朋友

    PS:今天带来书籍《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的读书收获,以及朋友的留言引发的话题「我应不应该创业」。

    昨天为公司设计内容营销的激励方案,发现方案能否落实好的因素不仅仅是奖励是否丰厚,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如何为大家在文案写作方面赋能。因为大家平时缺少类似锻炼,自己认为写不好内容所以没有动力进行尝试。

    首先,什么是内容营销?

    内容营销并非指新媒体运营、软文撰写、病毒传播文案,内容营销的核心是以公司价值主张为基础,通过内容生产与传播让用户参与或赋能用户。

    这里包含了三个层次:公司的价值主张公司价值主张的载体内容的生产与传播

    比如Dropbox公司希望提升用户文件管理的效率(价值主张),因此为用户提供了文件云存储网盘(载体),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文件管理的方法、Dropbox使用方法,Dropbox撰写了非常多的文件目录结构设置、文件命名、Dropbox使用技巧、其他好用的提升效率的软件工具、其他可以和Dropbox配合使用的软件工具的介绍文章(内容的生产),并在各种论坛、自媒体(内容的传播)上进行传播。

    通常大家会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市场部或者广告公司制作的,但其实好的内容,是多个不同方向的专家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创作的。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又是一家技术型公司,需要为用户提供技术干货、应用案例、行业应用白皮书,那么就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比如Dropbox,可能会需要市场、产品经理、文件管理专家、时间管理专家等一起制作不同的内容。

    如果恰巧你的公司需要传播的内容有很多是与技术息息相关的,那么发动不同方向的同事共同参与到内容创作中就非常有必要。首先,开通个内部博客,或者确定唯一的接受投稿的联系人与通讯邮箱;其次,制作一定的内容规划,给出示例;最后,不要忘记赋能,即教会同事如何撰写一篇内容详实的文章。

    写作的SCQOR模型

    这里带来《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中作者高杉尚孝分享的SCQOR模型,即Situation设定状况、Complication发现问题、Question设定课题、Obstacle克服障碍、Resolution解决收尾。SCQ属于故事的导入使读者带入,O是故事的核心,内容丰富,R是故事的收尾,简短总结。

    一、如果是行业分析文章,类似“行业现状说明(S)、目前行业中存在哪些问题(C)、这些问题可以被解决(Q)、我们公司是怎么做的(O)、目前的应用效果如何(R)”,很自然的就将一篇行业分析文章写成公司技术实力宣传的内容了。

    二、如果是旅游事迹记录,类似“出发前我的生活、心理状态(S)、压力太大实在需要放松一下(C)、我一个人选择去俄罗斯冒险心理还是很忐忑(Q)、在俄罗斯经历了三毛奇遇记(O)、真是个不错的地方推荐再来(R)”。

    三、如果是美食笔记,类似“传统的番茄炒蛋都是先炒蛋再出锅,番茄炒出汁鸡蛋再入锅(S)、其实这样损失了鸡蛋的营养(C)、这样做味美营养好(Q)、正确做番茄炒蛋的一二三四(O)、一副美图不解释(R)”。

    需要注意的是,SCQ是引题铺垫,也就是创造代入感,比如要发生不好的事了好紧张快看看会发生什么、怎么可以这样我也很愤怒后来怎么样了、对对对我也是这样的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内容是否出彩,最重要的还在Obstacle这一步写的是否生动形象,否则就是头重脚轻,吊起了大家的情绪但是读完之后又特别平淡

    对应上面的三个例子,公司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够新、够准、够有效,游记需要一波三折最后收获一波苦尽甘来的美图、友谊、新的认知或爱情,番茄炒蛋的过程要步骤清晰可操作、结果完美能上图。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对于“故事”的诠释

    所谓“故事”,本质上为描写人生的变化及其理由。故事会从人生比较稳定的状态开始。所有的一切都是安稳的,并让人觉得那份安稳会永远持续下去。可是,发生了某件事,那份稳定土崩瓦解了。(省略)接下来的内容,会描写主角想要恢复稳定的主观期待,与阻挠他实现理想的“客观事实”,这二者之间所形成的冲突。

    优秀的讲故事者,会生动描述主角克服困难的过程。主角会深思熟虑,运用自己为数不多的有利条件,做出艰难的判断,明知危险却仍采取行动,最后找出真相。(省略)每一位伟大的说故事者,都会处理主观期待与严峻现实之间所产生的内心深沉的纠葛与挣扎。

    其实书中还对很多基础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比如信息的种类、主题的选定、文章结构框定中常用的金字塔结构以及MECE原则(发音mesee,Mutual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ed,互斥且穷尽),都是咨询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作者同样对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结构进行了介绍与举例说明。总体来说是读起来比较快的一本工具书,重点是拎清结构后不断训练。

    严格的说也是三段论的写法,最基础的理论、方法其实最有效。你知道头脑风暴的概念是亚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的吗?至今很多人都用不好,因为缺乏锻炼。所以找个基础方法,不断训练、总结,再读书、交流、改进,就能一步步变得更好。

    希望以上部分对于想要训练写作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应不应该创业?

    另外带来本文的第二部分,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兄弟在我的公众号“后来才知道”留言中的问题之一:我应不应该(放弃)创业?

    其实我的答案基本上写在了上篇文章中:距离终极理想生活,你的年薪可能只差5万元

    但有个核心观点这里再分享一下,对于是否要创业的问题,首要的思考应该是“我为什么要创业?”

    我的答案是:等到你已经到了不得不创业的时候,再全情去投入创业。

    可以投身创业的几种情况

    1、你平时在某一个方向上的积累,吸引到了很多用户,并且用户付费比例很高,但你的精力因为白天要工作已经照顾不过来了

    2、你在所在的行业、专业领域有了很深的积淀,发现了一个急需被解决、现在没有太多人在做、且解决后能创造收益的需求点,同时你可以做出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3、你在某个行业、专业有较深的积累,有其他人发现了准确的痛点并有解决方案,邀请你加入团队一起创业

    4、你在所在公司所做岗位的某件事情上,通过探索找到了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的方案,同时公司鼓励内部创业支持你将此方案发扬光大

    5、你在所在公司所做岗位的某件事情上,通过探索找到了可以创造新的价值的方案,有外部资本愿意投资你将此方案发扬光大

    6、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的工作无法养活自己(而不是无法满足消费标准)

    以上的一些情况都可以看出,创业是自然发生的,基础都是你已经有了一些积淀,或者你已经没有其他任何退路。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因为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准确的市场需求与解决方案、资本市场的支持、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而迟迟无法取得进展,反而让自己的心态越来越不稳定。

    要知道马云也是因为一直不太找得到工作才非常坚决创业的,而雷布斯在创办小米前就已经是很成功的企业家了。Facebook、Airbnb、WeWork都是在创始人不得不全职去投入的时候,才真正做成创业项目,而阿里、腾讯系的很多创业团队,都是在已经有了基础产品模型之后,资本主动找到他们投资,才下定决心开始创业

    希望以上这段对正在筹备创业的朋友有帮助,如果你已经开始创业了,有需要讨论的地方,也欢迎在后台留言给我。推荐5本书:《精益创业》、《精益数据分析》、《四步创业法》、《营销管理》、《定位》。

    文/韩伯伯(公众号:后来才知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以及话题「我应不应该创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c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