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第一个年头,零零碎碎,一些人生鸡汤、职场准则、产品思考。
大概是因为生在教师节,难免好为人师。
全文约3224字,阅读时间6~11分钟。
01 人生鸡汤
人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更要懂得,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你不是三井寿,不能什么都想。
人生就是在不停的取舍间蹒跚前行,选择我们最想得到的,失去另一些我们也想得到的。
然后,不怨天尤人的,笃定前行;
如果你会感到人生迷茫,千万不要沮丧。
因为只有会思考人生的人,才会感到迷茫。
而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去思考什么人生啊、生活啊之类的东西。
你只要去思考它,你就和绝大多数人不同了。
而正是因为你的与众不同,使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丢丢颜色。
不要想着走捷径,甚至要远离捷径。
不是说捷径就一定违法乱纪,也不是说走了捷径就怎么见不得人。
而是捷径会消磨你埋头做事的能力,逐渐让你丧失延迟满足感的能力。
如果躺着就能赚钱,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工作——要知道,卖淫在荷兰和日本都是合法的,苍老师也并没有被后来的老公所嫌弃。
对于一切不需要特别努力,收益却特别多的口号和事情,永远把持高度的警戒。
多去做那些短期看不出成绩,但说不定长期会有结果的事,比如读书、比如跑步。
02 职场准则
首先,工作中不要带情绪,是最基本职业素养。
其次,远离工作中带情绪的人。
最后,如果一个公司有大量人带着情绪工作,离职吧。
记住,团队内成员是否能做到工作中不带情绪,是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值得待的团队的重要因素。
公司里不要嚼舌根,也不要参与八卦。
别人八卦,听就是了,不接梗,更没必要反驳。
多做事,少说话。
你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的优秀,真的功劳大,藏不住的。
如果没有得到认可,要嘛是你还不够优秀,多多反思自己;
要嘛是你所在的团队群众的眼睛是瞎的,与其治好别人的眼瞎,不如找个不瞎的环境。
不过,如果你一直碰到的都是眼瞎群众,那就要好好反思自己了。
你要相信,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功大欺理——功夫厉害到一定程度,任何旁门左道在你这里都不顶用。
演义里那些抓住机会在大老板面前高谈阔论一番,就直接被提拔为核心二把手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隆中对之后,诸葛亮的真实职位其实就是刘备的管家,大概管些买菜和会议安排之类的事。
工作中不要想着在大领导面前指点江山就得到青睐,正常的团队里,最终还是要看你实际做事的能力。
觉得自己当了领导就能怎么怎么样,可以先考虑组织同事周末去聚个餐,如果作为发起人,你都不能统一大家的意见,应者寥寥,我凭什么信你能带个团队。
不要越级沟通,也不要越级表现。
永远记得,出了这个团队,TL才是团队的代表,即使你们内部有分歧,不要拿到外面去讲。
你可以反驳我觉得这样不对,但我只看结果,但凡矛盾不在内部消化的团队,最后都翻了。
当然,我从未加入过这样的团队。
跟TL有分歧是正常的,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可以讲出来,甚至拍桌子。
但结束了讨论,无论内心真实想法如何,还是要200%的去执行会议的结论。
私下闲聊也没必要再逼逼,除了打击士气,没有任何帮助。
自己一开始不认可的事,
最后办成了,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认知偏差;
最后没办成,切记不要有“我早说过”的言论,想法都不要有。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建言献策,甚至具体的去接锅。
不是说要做傻白甜,而是这样的言论和心态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糟。
一件事要不要做,该怎么做,多从团队、公司的角度考虑。
如果事情对公司有利,不要管什么这是不是我的锅,你的格局不一样,迟早你会赢的。
不要给沟通对象预设立场!
不要给沟通对象预设立场!
不要给沟通对象预设立场!
职场里尽量不说或少说反问句。
如果对事情有异议,陈述自己的意见就可以;
如果真的不理解,请用疑问句。
有些鸡汤说职场里面没有朋友。
我是不信这一套的。
交往的防线是把自己做好,而不是对别人有猜忌。
能够认识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种稀有的能力。
我建议你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这个能力。
一来会避免你觉得很多事不公平造成的情绪起伏,
二来能够让你找到学习的对象。
一个团队里,如果没有比你优秀的人,没有你学习的对象,然后你还不是老大,你该反思一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团队有问题。
主动认错是成熟的基本标志。
不知错是巨婴的重要特征。
什么时候,你开始能够主动并真诚的说“是我错了”,才真的是你成长的开始。
不要相信资本家的鬼话。
为热爱工作、为工资工作、为家人工作、为团队工作,都可以。
唯独不要信资本家画的饼,这和你为公司工作,不矛盾。
《共产党宣言》是本好书,多读。
我总结了这些职场信条,
不是为了让我在职场中升得快赚得多,
而是我觉得这是谦谦君子该有的入世态度。
03 产品思考
产品经理最基本的产品就是你写的需求文档,最基本的用户是你的开发同事。
不要没事就想着自己是乔布斯在世,先试着把这个最基本的产品和你最基本的用户搞定。
产品经理就是要探寻事物的本质,这个事物,即包括人心,也包括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
如果你对刨根问底没有兴趣,对世界也没有持续的好奇心,大概率是做不好产品经理的。
处理BOSS需求不可耻,BOSS可能确实不懂产品,但可能比你更懂他的用户,再不济,他更懂得他的公司运作的客观规律。
承认BOSS比自己看得更远,不可耻,是成熟和谦逊。
不要甩锅,尤其是甩锅开发。
开发不听你的,也是你的锅,连开发都搞不定,当什么产品。
如果懂业务是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那最牛掰的产品经理应该是公司的COO;
如果写好文档是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那最牛掰的产品经理可能是某个做事认真的实习生。
我暂时还想不通到底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啥,
但我相信,基本功决定下限,思维格局决定上限。
我们说一个产品经理在某方面有经验,其实不一定是夸奖。
那说明你可能只适合做这方面的事情。
如果产品经理到了一定阶段,还没有建立自己理解事物的方法论,能够实现作用领域的横向迁移,那问题是很大的。
张小龙以前就是个搞邮箱的,怎么就做了即时通讯。
王兴一开始是做社交的,怎么就做起了O2O电商。
互联网技术、产品领域的知识、思潮、方法论的演进和迭代是很快的,
再加上产品经理要持续的对用户心理、商业模式、社会运作进行思考和总结,
如果一个产品经理说自己遇到了瓶颈,不知道该学习什么从哪里突破,那大概率这个产品经理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当产品。
这种人我一般会劝退。
我们总说产品经理要理解业务,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持续的做一些调查问卷就说你理解了;
也不是你作为一个调研者的身份,假模假样的参与几天的实际操作就说你理解了。
而是你要踏踏实实的,以业务的短长期KPI来约束自己,参与到业务的实际运作中去,经年累月,才会有真正的理解。
大多数的产品经理之于业务,就像国内的知识分子之于中国的农民和底层,自以为读了几本鸿篇巨著,自以为做了几个调研,自以为体验了几天插秧,就了解底层了解农民了。
实际上,正如最近全网火爆的快递小哥的文章,人家快递小哥根本不在乎,而你们总结的种种,快递小哥也不见得认可。
说这个点的意义在于,产品经理要谦逊,要知道,自己在真正成为业务之前,永远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业务。
第一步,先把业务支持好。第二步,再想着所谓的优化业务。
我反复的讲产品经理要谦逊,
我们不为沟通对象预设立场,
但要给自己预设不足:我非鱼,不尽知鱼之苦矣。
一门学问我们会讲道术器用,放在产品经理这个领域:
道就是所谓的产品方法论,我们如何理解产品,如何组合产品,如何让产品发挥作用改变世界;
术就是产品的实施路径,如何落地产品、如何设计产品、如何推进产品的一整套完整通用的路径;
器就是实现产品的各种工具,axure、墨刀、viso;
用就是产品实际设计案例。
产品经理的成长之路,正是从用器术道逐步跃升的,
我们一开始不懂什么方法,领导交代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能会找一些工具,提高效率,辅助陈述;
再后来我们总结了一些套路,无论什么产品什么功能都能往这个套路里套;
最后,我们开始想我们做的事情,如何去真正的发挥一点点让世界变好的作用。
作者:尘寰;公众号:第四阳关少年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