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莫名地担心我们村有一天会变成一个空村——尤其是在这个春风狂乱吹刮的时节。
我为什么会担心我们村变成空村呢?也许是因为在这个时节,大山还没来得及换上生机勃勃的春装,远远望去,只有满山的枯黄。在春风的狂乱扫射下,那些还没来得及在冬天落去的茅草、蒿草枯叶便会绝望地到处乱逃。
触景生情很正常,可外景当然是其次,主要是每当这时,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们就会相继返回城里务工,有的还会把自己刚读完初中又没考到高中的孩子也带去打工。总之能走的绝不会留在家里守着那几亩薄田生活。
我们家在镇上开了一个小店,于是我有机会观察街上路过的都是些什么人。不用猜都知道:除了过年时,街上能够看见许许多多年轻的、健壮的身影外,其他时候要么就是没人,要么就是那些出不去打工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们,当然偶尔可以看见几个背娃的妇女,或者几个在政府和学校工作的人,但那光景还是很萧条。三天赶一次的集市,除了卖东西的人外,其他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因为农村钱不好赚,所以谁都不愿意花钱。比如我们卖削洋芋的刀,一元钱四个已经是几乎没赚钱了,可是那些老婆婆常常会说:“小姑娘,一块钱卖五个给我了嘛”,话语里充满了心酸。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庄,大概住着几十户人家吧。很多人家都是打了几年工,攒了一点钱,然后回来用血汗钱建一座房子,之后又去打工,只留下空空的房子独自守望。我们村隔镇上不远,步行的话也就十来分钟的样子。可就算是镇上,在我眼里,常常也是空有一些房子,然后大大的房子里住着几个人甚至没人住。
孩子往大了说是祖国的未来,往小了说也是一个地方的未来,可是我们这里能读出书来的孩子很少,更何况现在这个大学生遍地的时代,读到一点书好像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些学有所成、能干点事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意回来。所以我读中学时,老师们会有这样的感叹:辛辛苦苦培养一大批人,最后都出去帮别的地方做贡献了,也知道自己的家乡需要人才,可是还是禁不住外面更好的福利诱惑。老师们尽管这样感叹着,可还是会不断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心里从来都是酸酸的,也不能做什么,只能默默鼓励自己要好好学习。
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生他们时,其实自己都还是孩子,结果就是离婚率巨高。常常是母亲弃家而走了,父亲也出去打工了,只留下好像是多余的孩子,拖着鼻涕,跟在爷爷奶奶周围转,长大点去到学校,也无心学习,鬼混鬼混,混到爷爷奶奶管不了了,老师也头疼管不了了,然后就又走上去往城市的打工路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路。
当然我是很赞美在城市里务工的劳动者的。我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要走读书这条路,而且读书路也是不好走,或者说人间就没有好走的路。只是每当我看见那些拖着鼻涕的孩子们;看着那些无聊赖皮的初中生,我心里就有点痛,心想:如果换种环境,他们是不是会更好?他们本来可以是美玉,可是风尘渐渐让他们变成了其他……我也不否定他们中有的人将来可能会变成金子,但我坚信能变成金子的人一定是有知识的。
我始终觉得:如果能够多学点知识,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知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打开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变得更多样、更灵活,遇到烦心的事时也会看得更开,然后活得更坦然。人生本来就不长,我们终其一生努力,不就是为了活得更洒脱、更坦然、更幸福吗?
所以我想鼓励那些所谓学习不是很好的孩子:即使你将来不想考大学,不想走读书这条路,但是在你还有机会多学点知识时,还是要珍惜机会多学点知识,毕竟我也没有必要花时间骗你们去多学点知识,然后到头来发现没用,再来骂我。
好啦好啦,我觉得我写着写着就写得好严肃,好似我是个几十岁的老头儿要把年轻时的惨痛教训告诉你们似的。我虽然是师范生,但我不喜被欢说教,也不希望自己变成高高在上、喜欢说教的人,只希望有一天能变得更有师者情怀,拥有更加渊博知识去润物细无声。
还没有换上春装的山 晚霞还是很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