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道理”你只是懂了一次,而真正决定行动和无意识反馈的,却是在你身体里运行过成千上百次的自动化意识。
那些从别处搬来的“道理”,在真正用的时候压根不会起作用,因为它在你的意识中太浅了。
为了让后来认同的真理植入到脑里成为新的思维,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对不是读一次就顿悟,就可以从今以后都过好生活了。
培养一个可见的习惯,我们都明白需要重复尝试去做,培养一个摸不着的思维其实也是需要重复去尝试。
所以,一时做不到,改变缓慢且反复,不用苛责自己,坚持下去,才会真的有所改变。
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发展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可以这样探索:
我最希望自己拥有什么特质?
能带给我幸福感的是什么?
我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事?
我在逃避什么,我在羞耻的是什么?
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最能让我满足的是什么?
做了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价值感?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是24小时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呆一起的人。
我们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朋友。
而当你不厌其烦地去正视、察觉自我时,这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你也能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也可以用加深自我了解的一些小操作:
1、自由联想。
自己写日记,发语音给自己听。把脑海里的,可能是有些一闪而过的、不愉快的,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写出来,毫无拘束,不用顾及逻辑,让想法一展无遗。
想成为情绪的主人有个前提,先意识到,捕捉到,察觉到。
2、写下故事。
细致地记录下关于自己的经历、追溯过去,和身边人的相处关系,细节越多越好,感受越多越好。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过往生命被赋予了意义,你也从中收获了感触,同时抒发了情感,不再那么压抑。
3、和安心信任的人倾诉,和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倾诉等等。
无论是宗教、冥想、心理学,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我还有个好处,你愿意耐心了解自己时,你通常也会愿意耐心了解别人。
也可以这样来做一个既会依赖又能独立的人,这样的人最幸福。
每个人需要依恋他人,每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无条件地看见、倾听、理解时,都会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
并且个体都有属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就是承认自己需要依恋别人,与别人合作。
别人也同样有这个依恋需求,想要被我们看到和对待。这本身可以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滋养的状态。
另一方面,需要拥有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自尊来源于一个人可以应对得了生活的冒险、挑战、有选择权、表达权,并在探索世界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力量和价值。
常见的压抑、低自尊、回避失败都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限制,专注于加强自身的效能感和胜任感,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倘若在过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头看看来做自我探索。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你也有点帮助。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