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义乌鸡毛换糖,成就了全国小商品市场,促进了金华对内对外的开放,永康打铁补锅,有了小五金,正向大五金出发,让周边感受到了金华制造的氛围与份量;而今,武义在全国聚集了兴办邻家百货小超市的大军,我们兰溪人不仅在浙江高举了美食小吃的大旗,还在北京、上海加快踩点、布局,从此往后,在钱塘江,在京杭大运河,在东海,“食在兰溪”之舟开始加油发力,扬帆起航。
浙江美食名城,求源问古有故事。兰溪三江之汇,得水利优势,自古百姓就不那么缺衣少穿,缺粮挨饿,不仅如此,通过水道,木材架起了大运河沿岸商贾楼阁,火肉走进了杭沪与苏扬。若你有时间去南通大街小巷问一问,阿拉兰溪祖先做什么,就是那个火腿大王与药商。
中国美食文化名城,美食日日放光芒。兰溪牛肉面牛气十足,兰溪汤圆与宁波汤圆双峰崛起,兰溪鸡子粿名闻四方。你要是不来,会后悔自己这一辈子没啥口福;若你真的来了,我敢保证你——口齿留香,永志不忘。
——在杭州,游埠人叶军燃起了兰溪带饼与油条的篝火;陈旭义和张建富团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扛起了“李渔与他的两头乌”的大旗。咱兰溪人走近大都市,也要擂鼓鸣钟闹花台,来个婺剧唱大戏——不同凡响。
——在金华各县,我的“府上包”,把一个大包子嗨成了一片黄灿灿的新麦地。300家包子店,1000人的就业大军,等他们腰包鼓了,不要说我今日没提醒你: 兰溪包子就是个美西施——好看也旺夫,发家还致富。
——在皇城脚根,兰溪小菜馆高扬着健硕的臂膀,大有一呼百应之趋势。谁捷足先登,谁就能占领中国高地,引领兰溪小吃跳一曲——京城“广场舞”。
——在十里洋场周围,兰溪小吃启开了阿拉上海人的牙缝。他们一而再再而三乘坐旅游大巴,来到兰溪辅仁路美食街寻味也寻人生真谛。兰溪人,真当幸福,小上海,名也不虚。
——在东海之滨,兰溪牛肉面温润了慈溪人的胃房,也走进了绍兴“咸亨酒店”的大堂。当年,在上海,鲁迅先生到兰溪人曹聚仁家品尝梅江小麦铃,闻声而动,闻香而喜,食了一回还想再食;今日,绍兴市越城区与大排档邻街的那家兰溪牛肉面馆,已经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疫情过后的某一天,10辆旅游大巴先后开进了兰溪辅仁路,它们是不是也想来兰溪美食街擦擦肩,揩揩油,抹抹嘴?饱暖思裘衣,民富求真味。根之深,叶之茂,树要壮。过去,“要嬉嬉,到兰溪”,擦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金字招牌,而今天,“要好吃,到兰溪”,必将吸引贵宾的你,游客的你,阿拉百姓的你,胃口洞开没商量。
陈水河原创于2020.7.29 凌晨四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