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创造|输在起跑线上
01见
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如果在任何关系中,都无法做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任何关系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
如果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那这可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单纯的脸,常常就是一张顺从的脸。顺从的人,必须简单,因为一旦有了复杂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再去顺从了。
02感
曾经有朋友问我:孩子青春期不听话怎么办?你会给出什么答案呢?是不是要青春期孩子服从父母的意志?主要就是天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当老师的朋友说:孩子不看着是不行的,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就是家长的控制范围。这个观点我们先不做评判,主要是朋友说这话时,语气里面是对孩子满满的不信任感和控制感,恐怕孩子做出出格的事情。
我学习心理学课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孩子小时候,特别是孩子奶奶,在看孩子的过程中,必须服从她的安排。比如孩子1岁半的时候,我儿子要自己吃饭,奶奶怕孩子弄脏了衣服,一直坚持喂饭到3岁多。孩子要自己洗手,奶奶坚持她给洗,怕孩子洗不干净,也怕他弄湿了衣服。在奶奶看来,她是疼孩子的,但是孩子的意志被打压以后,就不愿主动洗手了。
自从学习武老师的心理学课以后,发现我们长辈都在以不同形式控制孩子的自由意志,奶奶是笑脸诱惑孩子听她的,爸爸是用123三个数强迫孩子听话,爷爷是说教呵斥的方式让孩子听话。而我是妈妈,因为在家里面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支持孩子的主动意志,我上班还得靠她们看管。所以我非常内疚于经常附和爸爸的管教,让他服从爸爸的意志,就是顺从爸爸。我还经常心情不佳,带给孩子负面的情绪,后悔没有早早学习心理学课,没有早早的看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语言的暴力远远大于身体承受的暴力,因为语言是无形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
记得儿子从小爱说话,他爸爸就经常嫌弃儿子话唠,我听着特别难过。当孩子兴高采烈的说学校发生的事情,他爸打断他,捡重点说说就行了。我看到儿子情绪一下子就变得不高兴了,不说了。所以每天晚上缠着我聊天,从来不要求爸爸陪他聊。最近爸爸学习非暴力沟通,好了很多,不因为少睡一会儿,能心平气和儿子聊一会。爸爸觉得为了孩子好,主要怕影响孩子睡眠时间。我则认为,宁愿少睡一会,也得听孩子说说心里话。
03思
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没有叛逆,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他而已。这样一想,我家的孩子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慢慢补救吧。
如果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可以说是“输在起跑线上”。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如果在任何关系中,都无法做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任何关系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
04
但愿孩子能成为真实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4248/8e0b9eaaeb4bc35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