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书的主题是“预测未来”,精读书是菲利普·泰洛克和丹·加德纳合著的《超预测: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
《超预测》 书封作者泰洛克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他的成名研究就是关于专家预测的跟踪调查。根据他的研究,专家的预测其实并不如群众的预测。这个研究流传甚广,当然也带来了不少误解。泰洛克的结论其实要更复杂一些,他指出,如果是一个专家和一个门外汉,专家的预测会更准一些,毕竟他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
但如果是一个专家和一群群众,群众的预测更准。这里请注意,泰洛克所说的群众是有一定的含义的,他说的不是一群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跟着起哄的吃瓜群众,他说的是一群并非严格意义的专家,但对要判断的事情有最起码的了解,不会人云亦云,能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的民众,即是他所谓的“超级预测者”。泰洛克这个研究的另一个副产品是“狐狸型”学者比“刺猬型”学者对未来的预测更准,因为他们不固执己见,当现实改变之后,他们会及时地挑战自己的观点。
那么究竟什么事件是可以预测的?同样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能不能成为“超级预测者”呢?怎么提升我们的预测和判断能力呢?下面从四个部分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一、事件的可预测性——钟表与云、可预测性U型曲线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但是,我们常会有这样一个经历,有时候浏览一些网页,总会出现一些小弹窗,显示和我们在淘宝、天猫等网购搜索历史所关联的广告。大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单调的、可预测的,大数据能够精准地预测我们的偏好,就好像网易云音乐的日推、Amazon的推荐书单,精算师能够准确地估计像具有同样特征(性别、年龄、收入、生活方式等)的人能够活多久。这些事情都可以根据像钟表一样精准的科学规律进行预测。
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预测的,我们称之为:复杂体系。那么,什么是复杂体系呢?天气、生态系统、金融市场、国际政治以及我们人类社会等等都是复杂体系。
研究复杂系统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规律,比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叫:《一只在巴西翩翩的蝴蝶可否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概念:蝴蝶效应。洛伦兹发现,使用计算机对天气模式进行仿真的时候,数据输入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长期预测结果。初始条件的细微变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洛伦兹告诉我们,某一朵特定的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会变成什么形状,取决于水滴之间复杂的反馈作用。所以,即使我们知道所有关于云的形成原理的知识,也无法预测特定的云会如何出现。
我们生活的世界既像钟表又像云。这个世界究竟是不是可以预测,并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我们不能自负地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但我们也不能陷入不可知论。预测当然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的。最值得用心去训练预测能力的领域,往往介乎于钟表和云之间,也就是说,既不是可以完全精准预测的,也不是完全随机的。
一件事情的可预测性如何,还取决于另一个因素:预测的时间远近。
一般来说,预测的时间越短,准确程度越高。假如我们要预测明天下不下雨,那预测的准确概率较高,但如果要预测一周之后会不会下雨呢?那就很难讲了。
不过,也有一个例外的情况,某些长期事件反而更容易看清楚。比如说,有些事情是有周期的,我们无法预测明天的气温高低,但可以肯定地知道,从秋天到冬天,气温将会逐渐下降。
于是,我们可以画出一条可预测性的U型曲线,也就是说,短期的现象更容易预测,某些长期的现象也容易预测,唯独在中期的很多事情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二、怎么成为超级预测者——“刺猬型”专家与“狐狸型”专家
那么我们怎样把自己培养成超级预测者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还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总会让我们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做错的习题,培养自己的预测能力也一样道理,提高预测准确度的窍门在于尽可能地减少犯错。
我们人类天生就爱犯错,这是跟我们的认知模式有关的。《思考快与慢》讲过一个概念叫系统一和系统二。人的大脑中有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我们的直觉,它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出错;系统二是我们的逻辑推理,它更准确,但运转速度慢。当我们作判断的时候,往往是系统一首先得出一个答案,然后系统二再来检查系统一的答案。
这意味着我们人类生来就容易轻信,特别想要找到每一件事情的原因,而且我们只要找到第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就会欣然搜集支持这个解释的证据,却不会去验证其可靠性。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确认偏见。这种认知模式明明是错的,但却会让人觉得很爽,因为这种方式提出了一种看起来非常清晰的解释,极好地迎合了大脑对秩序的渴望。
但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视角。作者泰洛克把它称为“鼻尖错觉”,也就是说,我们只从自己的鼻尖看眼前的世界,而由于每个人的视野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每个人就都困于自己的主观解释,无法看到全貌,无法接受其他的观点。要想提高预测准确度,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谨慎,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确定性,我们的观点很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我们很可能是错的。
所以泰洛克才得出一个结论:专家在预测的时候并不比普通公众更占优势。由于普通公众更为谦虚,更愿意学习,而专家却更加自负,而且更多地考虑的是自己的名声,所以专家在预测的时候反而更加畏首畏尾,更容易陷入“知识的错觉”。
不过,泰洛克又发现,“狐狸型”专家的表现比“刺猬型”专家的表现更好。“刺猬型”和“狐狸型”学者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提出来的两个称号,他借用了2500年前古希腊诗人阿基洛古诗集中的一句话:“狐狸有多知,而刺猬有一知。”
“刺猬型”学者的特点是相信宏大的理念,虽然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的思想深受意识形态影响。他们试图强行用自己偏好的因果关系来理解复杂问题,跟自己的信念不一致的证据全会被他们视为无关的干扰因素。
“狐狸型”学者则更注重实际,他们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可以根据自己所面对的特定问题选择工具。这些专家从尽可能多的来源搜集大量信息。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转变思维模式,甚至放弃自己已有的观点。
但现实中可惜的是,虽然“狐狸型”专家相对来说对现实的理解更准确,但在公众眼里,他们反而没有“刺猬型”专家有权威性。人家“刺猬型”专家,什么事情都敢于斩钉截铁地下判断,而“狐狸型”专家呢,总是要说:“一方面……,另一方面……”,犹犹豫豫,闪烁其词。
泰洛克认为,“狐狸型”学者的预测比“刺猬型”学者更准确,而与此同时,比“狐狸型”学者更厉害的是“长着蜻蜓复眼的狐狸型”学者。
什么叫“长着蜻蜓复眼的狐狸”呢?泰洛克的意思是说,“狐狸型”学者还要学会汇集各种视角,要学会跳出自己的框架,学会运用多种分析方案,从多个来源挖掘信息,就像蜻蜓的眼睛上有3万多个镜片一样。由于我们的天性是容易自满,容易固执,所以跳出自我,真正换个视角观察现实世界,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
三、预测的操作步骤——费米方法
讲了什么是可预测的,怎么成为“超级预测者”,那么怎么提高预测能力呢?
泰洛克总结了一个叫费米方法的操作步骤:
首先,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部分;
其次,想办法明确区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认真考虑所有的假设。借鉴外部视角,把问题置于比较视野下,淡化其特殊性,同时将其作为广泛的同类现象中的特例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内部视角分析问题的特殊性。此外,还要研究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有哪些异同,特别要注意预测市场和其他吸取群体智慧的办法。(所谓的 “外部视角”(outside view)是指先从普遍性入手,找到统计学中所说的“基准比例”。所谓的“内部视角”(inside view)则指的是特定事例的细节。)
最后,综合所有视角,形成自己的判断,要像蜻蜓的复眼一样敏锐。
四、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贝叶斯定理
讲完外功,讲讲内功心法。即使我们一步步按照这个步骤来做,也不可能次次预测成功。提高预测能力,要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磨练。要是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个开放的心态,即拥有一个 “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概念,他对这种心态的定义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主要是努力的结果,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成长”达到一种更佳的状态。我们可能会说,这不是太容易了。我就是这样的人啊。遗憾的是,德韦克的研究指出,“成长型思维模式”绝非普遍现象。
很多人拥有的是另一种心态,也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有这种心态的人相信自己出生时就已定型,能力只能被发现,不能被培养或者开发。比如,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说:“哎呀,我不行,我从小数学就差。”他们认为这是个人特有的固定属性,如同一个人是左撇子或是高个子一样,是不能改变的。陷入这种心态的人会变得更消极。他们就算知道自己的答案不对,也没有兴趣了解正确答案。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呢?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正确,考的分数是高还是低,他们的想法是,这个东西太有意义了,我得来学学。对他们而言,学习才是优先考虑的事,因此,他们才会密切注意能够拓宽知识领域的信息。发现了么?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学霸同学大多拥有的,就是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
说到底,失败对于提升我们的预测能力是必须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失败的时候及时知道,然后才能摆正态度,向失败学习。这就是我们时时处处都要用到的“试错法”。没有犯过错、不肯承认错的人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学中讲的贝叶斯定理。简单地说,贝叶斯定理是说,我们在作预测之前先有一个判断,这是我们的先验判断。然后,我们会得到了一个新的信息,通过评估这个新信息,我们要再回头修正自己最初的判断。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根据新证据的重要性,持续不断地更新预测,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
贝叶斯定理: 利用B带来的新信息,应如何修改B不存在时A的“先验概率”P(A),从而得到B存在时的“条件概率”P(A|B),或称后验概率预测者完成初始预测后,很可能会遇到新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要避免出现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反应不足可能是由于限于知识的诅咒,反应过度可能是由于缺乏自信,也可能是由于过度自信。正确的做法是小幅微调,而且频繁地调整。最重要的是,一是开放,二是坚持。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追求最好,只追求更好,才能坦然地拥抱失败,并对失败充满了好奇。而只有有了韧劲儿,才能保持对目标的激情,遇到失败也不会退缩。
总的来说,《超预测》这本书是对泰洛克研究的总结,这个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泰洛克想知道,预测能力是不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根据他的研究,预测能力的高低跟知识水平无关,跟智商无关,但跟思考方法有关,跟预测者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有关。他在书里用大量数据和案例剖析了超级预测家怎么更加准确地做出预测,其中涉及了大量关于心理学、认知、学习思维、方法论的内容,以及怎么通过团队协作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虽然这本书干货不少,但是文章篇幅还是偏多,论述也有些凌乱,概念不够系统不够清晰,总结起来并不太容易。也可能是这个课题涉及不少美国机密内容,作者才这样有所保留,可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