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作者: 无求品自高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7:47 被阅读71次

  原本打算5月底去江永旅游,了解那里的瑶族风情和游山玩水,可是今年反常的天气(5月的雨水超过历年)无法成行。现在雨不怎么下了但是天气又太热,只得放弃去江永的计划。可不出去转转又觉得“亏得很”,于是老伴绞尽脑汁想究竟去哪里呢?

  早就听人说,罗桥镇有个瑶族移民村,之前也没引起我的注意,也不知道具体位置。老伴说江永去不了啦,干脆就在本地看看(我们就是两个闲不住的老头老太)。

  来到车站问过司机和车上的乘客,他们告诉了具体地方,原来距离我下放的大队不远。这样一来我不是一举两得了吗?(10年前我和姐姐妹妹一起重回过那里)这条通往罗桥的公路不知道怎么这样差了,到处坑坑洼洼,很多路段车子就像在“跳舞”左右摇晃。去外地旅游时,还老是抱怨人家的道路不行,谁知自家门前也有这样的“破”路。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20多公里的路走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罗桥镇,去移民村还有3公里,只有租坐摩托车才可到达。在桥边找了一个“摩的”司机,说好10元钱送我们到目的地,大公路破烂不堪,这条乡村小路倒是很不错(自从政府出资修路,乡村道路大有改观)。经过一个大型工地,“摩的”司机告诉说,那就是“衡桂”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摩的”司机奇怪我们去移民村干嘛?走亲戚?我们笑着说,就是去玩,看看啊。他还是不解。我又问他是否常有人来移民村,他说很少,看来人家又要将我们视为“另类”了。

  老远就看到一片整齐的房屋,不像一般农村建筑参差不齐,估计那就是移民村了。先请“摩的”司机围着村子转了一圈,接下来我们自己就到处转悠了。村子的正中间就是村委会所在地,里面有一个幼儿园(班),10几个小朋友在上课做游戏,那些孩子们看着给他们照相了,一个个很认真地坐好。唯一的老师并不是本村的,而是邻村的汉族人。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来之前就了解到移民村建了个风情园,只是还没完工就停工了。果然是的,村口高大的长鼓造型,傍山而建的木楼,都已经说明了这一切。沿着木楼拾级而上,长时间无人打扫,里面脏兮兮的,幸好我带了可以垫坐的塑料布,要不真找不出一块可以坐下去的地方。可是拍出的照片里一点也看不出那些“脏”。不过如果按计划建设完工,这一定是个不错的休闲处。也不知道近年兴起的乡村旅游是否重新开发这个“烂尾工程”?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瑶族长鼓 代表着瑶族12姓的牛角,也是瑶族人的图腾木楼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瑶族始祖——盘王

走出 “风情园”,我还想去瑶民家里看看。此时正是上午11点钟,大部分村民应该在外劳动,很多人家都是关着门的。走到一家开着门的,我们探头试问可以进她家看看吗?在得到他们的同意后就进她家了(不过他们很奇怪我们的意图)。进门就是一个神龛,供奉着他们的祖先,一个高压电饭煲摆在客厅的醒目处。(主人的卧室门是关着的),这是个很不讲卫生的家,满墙的蜘蛛网和到处乱堆的物品,水冲厕所里的污垢看着太难受,厨房里摆着煤气灶(后来才知道那是沼气),同时还有柴火灶(难怪每家门口都堆着柴禾),两口大锅,其中一口大锅里还有猪食。餐具没有任何遮盖地“敞”放在一个水泥台上。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这家男主人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女人带着孩子。他们的房子是政府出资,自己也出了一部分统一建的。家家户户有自来水(从山那边接过来的),沼气池。我们在资料上看到关于瑶族人的“女书”,想了解这里的瑶族是否也传承“女书”,结果这几个女人一问三不知。我不愿再在此耽误时间,必须得找个“明白”点的人,才可以问到我们想了解的事情。这几个人居然连个坐都没有让,我一直站着与他们聊天。不知道是对我们身份的疑惑还是他们的木讷,不善于与外面的人交往?

  离开那家人我心有不甘,还想再找人了解一下,(没有任何目的,纯粹好奇心)再说已近晌午,也该找个能吃饭的地方呀。经过另一家时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年轻男人,我又试探地请问能否进他家看看。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一进屋就让座、上烟,倒茶。

坐下来后我们就了解移民村的来历,他们原本是塔山的瑶民(现已改成蒲竹乡,是我县唯一的少数民族),只因那里修水库,5年前由政府出面将他们集体(100户)移民到这里安家落户,搬出来后水库并没建在那里,而是被邻县一个更大的“官”,“抢”到他那里修建了(这是村民的原话)。

当初政府承诺分给土地,耕田,如今已6个年头了,土地,房屋都有了,耕田还没解决落实。现在的住房农户自己每户只出6500元,其余均为政府出资(这下找到一个明白人了),因为没有农田,村里男人们只有外出打工,家中女人老人就种菜(怪不得我们只看见女人在土里劳作),喂猪。这里每家都喂猪,而且还是那种传统式喂养,不喂混合饲料。家家都有煮潲的大锅(这种猪肉可好吃喽)。他老婆就是替别人去插秧了,做零工挣钱。而他自己租种了别人不耕种的稻田,可以保自家的粮食供应。我问他们过去在山里以什么为生,他说山里有树、竹子,可以换钱,不过这里交通方便些。正是因为他们的利益没有到位,至今移民村的招牌都还没有挂出。这下我才想起,从我们进村到现在还没发现一快招牌。

  这家一看就是很勤劳的那种人,屋前屋后和家里都算干净,摩托车、音响、电视、饮水机,都说明了是一个殷实家庭。墙上贴满的奖状告诉我们,父母曾经为儿女们骄傲。不过他说儿子在外打工,我很奇怪地问他多大年纪,能有出去打工的儿子了,他说45岁。哈哈,怎么也看不出他有45岁(我以为他只有35岁呢)看来只要勤劳,有文化知识,生存状况就会改变。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45岁的男主人

我们问起“风情园”的情况,他说2年前一个投资商决定修建此园,在已经投进200多万元建成现在这样后,发现承包商贪污就停止了(听说贪污的人进监狱了,腐败无处不在啊),之后再也没人继续投资修建。真可惜,要是风情园建成了,能够吸引游客来此休闲度假,也可为村民带来就业和商机。

  坐了半个来小时,我们认为也该告别了,因为这家的女主人还没显面,人家都在劳作不可能管我们的饭(太惨了,连顿饭都混不到)。出来时正好遇见几个收工回家的妇女和放学的幼儿园的孩子。凭心而论政府对瑶民的安置还算到位,生活设施,交通道路(好像没见村办小学,这点忘记问了),可是农民最根本的农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听得出来,他们很希望政府解决这个最实际的问题。

幼儿园放学了

走访移民村引出了我的一段知青生活的回忆,其实我下放时间不算长,刚好两年,但所经历的故事一样也不少。当年正值花季年龄,唱着高调满怀憧憬地来到这个当时的鱼米之乡。如今的移民村距离我下放的生产队只3、4里路。知道这个信息是上了车后,司机和乘客告知的。都到了这里了,说什么我也要回“娘家”看看呀,10年前跟老伴,姐姐妹妹来过一次,可当时天气不好道路泥泞。我一直还有个愿望,要在村子里住一晚,再体验一次当年的感觉。可是我的住户一家也迁出了村子,没有了落脚的地方。

  刚一出移民村就看见一个很“古老”的亭子,似曾相见,我自言自语地回忆说,这应该是以前从公社返回生产队必经的路。一个身背喷雾器的村民听到后,马上证实说是的,他说这个亭子建很久了,我问他是何时建的,他说68年。那就对了,我告诉他我是当年的下放知青,并且反问他知道知青下放的事吗?他的回答让我很激动,因为他不仅知道,而且当时已经是生产队长了。接下来他数出了一大堆知青的名字,大部分都是我认识的,都是同一批下来的。

这个亭子就是见证 东江大队的石桥(过去河水都是很清澈的)

   “生产队长”还告诉我当年的大队已改名,他们的地盘也有一部分划归移民村。我就奇怪,过去这里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水田,现在怎么都改旱土种植蔬菜了,他说因为水的问题。曾经听我的老乡住户说过,我的生产队地下“藏着”锡矿,被一些个体经营者盲目开采,破坏了当地的植被、水源,早就种不出水稻了。罗桥区可是本县的粮仓,水稻种植面积很大,我们就是被这个宣传吸引,高兴地来本地插队落户。

  我们公社是长带子型,南北向有近10公里,而东西向仅有1、2公里,从我们所在的生产队去公社开一次会要走很远的路。如今那条路已经没有了,到处都修建了乡村公路,村民不少人都有了摩托车。所以这个亭子也失去了当年的作用。

  生产队长告诉说还是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接去我要去的大队,因为走公路就要绕一个大湾。我肯定愿意走当年的这条小路啊!这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路了,仅够过一人的,路的两边杂草丛生,证明这条路已经少有人走了。

这可是一条真正的石板小路

  过去不远后看见农田里已经种满了水稻,几个老农在田里劳作,其中一个看到我一路走一路指指点点,就关切地问我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农村一般对外来的人都有些好奇,或许以为谁家亲戚来串门的。当我说是下放知青,他们都很感慨地说,你也该是60岁的人了。是啊!42年了,那时我刚满了17岁。

这位社员感慨我已是60岁的人了(当年他应该比我也大不了多少)

  前面有一小段石板路,这应该还是当年的那条路,记得1968年的12月31号,在公社办了3天学习班后,由接收我们的生产队社员来公社接我们,行李都是由他们挑着。那天道路上结着薄冰,为了防滑,社员们让我们在鞋子上系一根草绳。从那以后,我们就知道了,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道路泥泞下雨路滑时,草绳就可以防滑。(这是我们第一次接受“贫下中再教育”)

相关文章

  •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原本打算5月底去江永旅游,了解那里的瑶族风情和游山玩水,可是今年反常的天气(5月的雨水超过历年)无法成行。现在...

  • 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下)

    关于这条路和这个亭子还有很多故事。在下放一年后,冬季征兵工作完成了,我们生产队也有一青年应征入伍,公社通知知青都去...

  • 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汪春康督查指导格木乡学说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10月26日,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汪春康一行在我村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点高城镇公主村、谐呷村、康巴村,以入户走访、听取...

  • 访惠聚信息:走访移民村,为民解忧愁

    走访移民村,为民解忧愁 3月4日,清水河镇党委副书记夏军在西卡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兰义和驻村工作队队...

  • 童年(二十)

    新的家乡,也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这个村是个移民村,为了挖水库而移的民。据说是解放初期,为了解决涝旱问题,...

  • “一村一品”之斜上村的猕猴桃种植

    今天我们去了斜上村和王上村进行走访调查。我们来到斜上村之后,采访了斜上村村委会的任副书记,从任副书记那里我们了解到...

  • 爱心人士资助瑶山娃圆求学梦

    1 家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加文村的瑶族妹子蒙福珠,从小勤奋好学,通过努力今...

  • 观鹭记.别一处

    别一处6月10日。赴安阳青龙村石板河。 青龙村是移民村,南水北调移民时青龙村人全部迁移,现...

  • 20190802

    走访退伍老兵 到扁担村部参观党建

  • 驻村走访随笔

    一遍遍走访一遍遍记录,一声声叮咛一声声诉苦。 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乡镇村社,上面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走访瑶族移民村(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m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