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四)读书笔记 5 ②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5-27 00:28 被阅读0次

人是一个缩小的宇宙,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体,但是我们共同处在宇宙这个大能量场中,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会影响他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宇宙。所以在佛教中,修身养性方面有一套严格的方法、制度和作息时间。首先是转变观念和心态,以佛家的标准来为人处世。同时改变饮食结构、作息时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单改变一项,收效甚微。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环境,制定一套适合自己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既伟大又渺小:与大自然相比,我们是渺小的;与低层次的生命相比,我们似乎又显得伟大;与身边的人相比,我们也显得很有能力、很能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信仰。信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又决定了本民族的兴衰。一个人要想安身立命,不在心灵文化上下功夫,心不落在信仰上,你是找不根的。

信仰是广义的,不单指宗教,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解决心灵的问题。你心灵的问题不解决,你心灵没有一个载体,不接地气,你永远会觉得自己如同一颗没有根的树,随风摇摆。你的事业做得再好,家庭再美满,你都会觉得缺点什么,因为你的心灵没有净化。

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信仰的境界与层次不同。佛说每一个人都有信仰,只是信仰的深与浅、广与窄、究竟与否不同。

当一个人的境界达到了一定高度,身心自然就得到了净化。知识容易学,能力也容易培养,但是境界很难提升。其实人生就分三个阶段——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境界。所谓的境界,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境界,这与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同一个体的,相互递增。真正让人认可的,不是你的知识,也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思想境界。

不要急于求成,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把自己心灵的境界先培养起来,然后再拔高。走出自我狭隘的思维模式和心灵境界,超越自我。

境界就是当初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比如我们说“吃亏是福”“退步就是前进”,这就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境界。包容心与福气、承受力与承载量都是成正比的,这也是一种认知和境界。只有在观念上认可和接受了,才会达到相应的境界。

佛家特别注重一个“转”字。比如“贪、嗔、痴”每个人都有,它可以是一种破坏的力量,也可以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把握好度,就是在道中。因此佛家一开始就让人从心灵入手,教导人广行布施——布施微笑,布施体力,布施智慧,布施财力……如此心灵才能净化。

相关文章

  • 《心灯》(四)读书笔记 5 ②

    人是一个缩小的宇宙,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体,但是我们共同处在宇宙这个大能量场中,每个人的...

  • 《心灯》(四)读书笔记 5 ①

    佛家的心灵环保 佛教有个词语叫“四摄”,第一摄是“布施”。布施并不单指布施钱财,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比如两个人...

  • 《心灯》(二)读书笔记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无常态,以万物为常态。 人依事显 完全忽略自己外在的形象、气质和谈吐,沉浸在内在的起...

  • 《心灯》(三)读书笔记 5

    佛的责任心体现在引领、教化和普度众生上。可是,众生愚顽,难以教化,所以佛菩萨在更多情况下都体现得慈眉善目,以慈悲的...

  • 《心灯》(一)读书笔记 5

    我每天阅读《心灯》,都有“挖到宝藏”之感。 轻重缓急就是道 人把自己的心丢了就忙,凡是忙的人都没有心。一个人长期工...

  • 改变自己的方法

    《心灯》(四)读书笔记 12 要想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莫过于发菩提心,生出离心、慈悲心和责任心。这几种心没有,你是...

  • 《心灯》(四)读书笔记 8 ③

    某个阶段,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最终都会与万物融为一体。独立时,随时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活在别人的眼光下、嘴下。只有...

  • 《心灯》(四)读书笔记 8 ⑥

    如果别人了解我,就不会误解我,更不需要我解释;别人不了解我,就是我解释了,别人也不相信。理解的不需要解释,不理解的...

  • 《心灯》(四)读书笔记 2 ②

    无论是狭义的爱,还是广义的爱,都是美好的,都值得我们珍惜,都值得我们敬重。倘若你连狭隘的爱都没有萌发过,都没有给予...

  • 《心灯》(四)读书笔记 2 ③

    碰到你喜欢的事情,说明你有能力;碰到你喜欢的人,说明你有爱心。你喜欢异性没有错,但如果你不能给予对方爱,把爱奉献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灯》(四)读书笔记 5 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xr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