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个缩小的宇宙,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体,但是我们共同处在宇宙这个大能量场中,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会影响他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整个宇宙。所以在佛教中,修身养性方面有一套严格的方法、制度和作息时间。首先是转变观念和心态,以佛家的标准来为人处世。同时改变饮食结构、作息时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单改变一项,收效甚微。
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环境,制定一套适合自己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既伟大又渺小:与大自然相比,我们是渺小的;与低层次的生命相比,我们似乎又显得伟大;与身边的人相比,我们也显得很有能力、很能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信仰。信仰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又决定了本民族的兴衰。一个人要想安身立命,不在心灵文化上下功夫,心不落在信仰上,你是找不根的。
信仰是广义的,不单指宗教,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解决心灵的问题。你心灵的问题不解决,你心灵没有一个载体,不接地气,你永远会觉得自己如同一颗没有根的树,随风摇摆。你的事业做得再好,家庭再美满,你都会觉得缺点什么,因为你的心灵没有净化。
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信仰的境界与层次不同。佛说每一个人都有信仰,只是信仰的深与浅、广与窄、究竟与否不同。
当一个人的境界达到了一定高度,身心自然就得到了净化。知识容易学,能力也容易培养,但是境界很难提升。其实人生就分三个阶段——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境界。所谓的境界,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灵的境界,这与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同一个体的,相互递增。真正让人认可的,不是你的知识,也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思想境界。
不要急于求成,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把自己心灵的境界先培养起来,然后再拔高。走出自我狭隘的思维模式和心灵境界,超越自我。
境界就是当初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比如我们说“吃亏是福”“退步就是前进”,这就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境界。包容心与福气、承受力与承载量都是成正比的,这也是一种认知和境界。只有在观念上认可和接受了,才会达到相应的境界。
佛家特别注重一个“转”字。比如“贪、嗔、痴”每个人都有,它可以是一种破坏的力量,也可以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把握好度,就是在道中。因此佛家一开始就让人从心灵入手,教导人广行布施——布施微笑,布施体力,布施智慧,布施财力……如此心灵才能净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