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作者: 桐州一皓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16:15 被阅读22次

夏天的烧烤摊大排档会有大量的麻辣田螺,我是很喜欢吃的。

现在吃的也少了,原因你是知道的。

想起小时候吃田螺的那个痛快劲儿,嘴巴里还是忍不住的流哈喇子。

我们管池塘里的田螺叫“螺蛳”,那时候门前的池塘里,螺蛳实在是太多了。父辈们一个撒网下去,鱼没网到多少,却拉上来一堆的小螺蛳,散落在塘埂上。

我们便拿盆子捡回去,让妈妈“砂螺蛳”吃。就是把螺蛳外壳洗净,加水盖过螺蛳壳,加入辣椒及一些家里能有的佐料,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煮,直至熟透。

图片来自网络

吃的时候也很简单,那时没有牙签一说,直接用嘴一吮,螺肉和外边的一层壳盖就到了嘴里,用手拿住那层壳盖,咬掉螺蛳的内脏,一小块鲜嫩的辣辣的肉就到了嘴里。没等嚼出味道来,螺丝肉已经滑到胃里面去了。

有时就干脆拿筷子对着螺蛳壳体的那片壳盖一杵,一搅,螺丝肉就掉到了碗里,接连杵下一些来,再用手拿起来食用,这样吃起来觉得比较过瘾。

后来吃多了也吃腻了,塘埂上的螺蛳也没人愿意捡了,我们看见了就用穿鞋的脚把它踢回到池塘里。因为晒干的螺蛳壳被鞋踩碎了,光脚走路会扎脚的。

大约在早稻秧插完后两周左右,就是“照黄鳝”的季节,照黄鳝的人是很多的,你出来晚了,很可能家门口附近的田埂上已经被别人走完了一圈。

这时候你就很难发现黄鳝的踪影,而那种个体很大的田里的螺蛳(真正的田螺)会及时出现在你手拿的火把的光亮下边,那是前面照黄鳝的人弃之不顾的。心下窃喜,照不到黄鳝,捡点大田螺回去也是好的。

几个晚上照下来,大田螺倒是捡了不少,当然黄鳝也是有的,毕竟出去就是为了照黄鳝的。

水田里的田螺也不知是如何长成的,为何它的体积短时间内就能长到那样的大。也许它跟池塘里的螺蛳生来就不是一个品种吧,又或许它一直默默生长在泥土里,遇上了稻田的肥水就静静地从泥土里爬了出来,安了个新家,贪婪的吸收着来自稻田里的营养。

如此说来它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干涸的土层里生命还能照样的延续。

这种大田螺味道更鲜美,是难得的河鲜。

一小盘香辣螺蛳肉最少需要几十个大田螺来制作,几十个大田螺可不是那么容易寻觅到的。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在父亲抽干的鱼池底部发现了几个大的田螺,这些父亲是没看上眼的。我却把它捡起来拿在手上,很想拿回家再次品尝一下儿时的美味,终因数量太少而重新扔回到了泥水里。

那些田螺会不会感激我的慷慨,因为它们又重获了自由。不知道它们还在不在鱼池里,也许早就跑到了别的池塘的深水处乘凉去了。水池太浅,夏天的热度田螺也是呆不住的。

也许哪个螺蛳里面就住着个“田螺姑娘”呢。

相关文章

  • 田螺,田螺

    上周六,一位要好的前前公司同事请我吃饭,在南大街一家自助烤肉火锅店。当然我们都吃的超级饱,扶墙出了。店里熟食有一味...

  • 在国外已经泛滥的食材,外国人根本不懂如何吃,中国网友:我全包

    ​在国外,人们基本不吃田螺,有些地方甚至田螺成灾。在国内就不一样了,再多的田螺也不够吃,几乎很少听到某个地方田螺成...

  • 田螺

    田螺,属于软体动物们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田螺对水质要求较高,产量少。田螺卵胎生,胚胎发...

  • 田螺

    田螺是一种背上有壳的软体动物,大的像乒乓球,小的像大米粒,在小溪经常能看到他们。他们累了就在壳里呼呼大睡,遇到敌人...

  • 田螺

    那天外出旅行,到了陆城,夜宿的招待所,恰临九洲市场。按照习惯,静静地回味、思考行程中所见所闻,默默地作了数百字的生...

  • 田螺

    早晨起来,把昨夜的洗脸水倒掉,这是我们一贯的习惯也,因为天黑了,关上门以后就不想再出来。 端着盆子,把水泼出去的感...

  • 田螺

    近水游走身不轻, 一生背壳慢步行。 居室够住遮风雨, 淤泥任我潜几深。

  • 田螺

    田螺是一种背上长着有螺壳的软体动物,大的足有乒乓球那样大,小的就和芝麻粒一样。他们大多数都栖息在小河或者水塘里面,...

  • 田螺

    谢谢隔壁大爷送, 浮萍厨艺几十载, 就是烧不会这个菜, 郁闷郁闷, 我得假装淑女状, 连肉带汁照单全收, 吃田螺的...

  • 田螺

    最近特别的想吃田螺,不知道是哪里挑到了我的神经,不过是脑海里浮现出一句“三月田螺满肚仔,入秋田螺最肥美”的谚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田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fp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