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魏国的一再被动挨打不同,此时的赵国是雄心勃勃,主动出击。
此时的赵肃侯已经即位22年,多半是感觉到自己就快接近人生终点了,于是乎想要趁着好时光风骚一把,把该报的大仇都给报了。
要说当时的赵国,绝对称得上中原一哥。
和秦国的战斗,五次交战,赵国还能以3:2的优势领先。
可以说,赵国当时在心理上是根本不虚秦国的。
赵肃侯在位时,赵国和韩国很铁,但最痛恨魏国,其次是齐国,再其次就是秦国。
四年前,齐国和魏国合兵伐赵,报十五年前赵国分别袭击两国的大仇。
虽然那次,齐魏大军被赵国人决河水打退了,但是赵肃侯心底一直咽不下这口气。
此外,秦国的迅速崛起,并且屡次插手韩赵魏三国的关系,也让赵肃侯看不顺眼。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心也黑,其胆也大。
赵肃侯阳寿将尽,便琢磨着要找仇人们一一开刀了。咱不能带着委屈进棺材不是?
于是乎,赵国先是趁着秦国和魏国交战的时候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派了个水平不高的赵疵搞背后偷袭。
殊不知,大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实力已不可小觑之,同时对付一两个国家绝不在话下。
两线作战就两线作战,哥什么时候怕过?
结果是预料之中的,秦国大败赵国,杀了主帅赵疵,攻取赵国的蔺、离石两城。
按道理说,这次大败应该给我们的赵肃侯一点教训了,足够让他下来好好反思一下。
然而并没有,这位哥们儿偏偏就不信这个邪,既然打不赢秦国,那就把矛头转向两外两个仇人——齐、魏。
这样,在败于秦国之后的第二年,赵国的韩举又领兵与齐、魏大战。
可命运之神依然没有眷顾他。
韩举的大军再次战败,韩举本人也死在了桑丘。
赵肃侯一气之下重症不起,终于在第二年呜呼而去了。
而他的葬礼可以算得上是那时期最为“风光”的葬礼之一了。
秦国、楚国、燕国、齐国、魏国都来会葬,而且还各自带来了上万精兵,大有猫哭耗子、耀武扬威之意。
太子赵雍身披孝衣孝服,手扶灵车,两只眼睛一只冒的是泪,一只冒的是火。
他看着周围一个个趾高气扬的他国来的会葬使臣,心里暗暗发狠道:你们等着吧,今天的耻辱,我都记住了!我会给你们好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