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阅读喜获一词:抱持性空间,它一下子打通我的奇经八脉,过去做过的一些事和琐碎的感性认知终于升堂入室,升级为形而上的理论,原来这就是抱持理论。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骄傲的时刻,因为生命里又有些东西从蒙昧自发而转变提升为自觉理性的阶段,以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应用而非盲目感性的做。

抱持理论是个心理学概念,由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它由最初的母亲照顾婴儿的身体、生活发展到对人精神、心理等多维度的抱持。
抱持理论用我的话说就是个体拥有开明、丰富、广阔的心里空间,懂得每个个体生命架构会有不少阶段,很多层次,个体更有很多不同的样子。并且这些的区分并非台阶那样简单有序的呈现。
我特别喜欢帝王哲学家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里的一句话: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我认为真相在话语之外,表象之下的人性诉求。
所以拥有抱持心里空间的人可以真诚友好地理解接纳一个人的各样情绪感受,就像母亲的臂膀给婴儿的感受一样,可以给对方,尤其是给对方内在自我一个宽松而自由的流动舒展空间。
拥有开阔抱持心里空间的人认为生命是珍贵独特的,ta知道每个生命成长环境不一,因而不妄自主观评判ta人,而是带着友爱坦诚和对人性的好奇探索而走向理解和沟通,从而在与不同生命的相互交流里丰富了自我的生命体验,也开拓了自己的认知边界,让自己更懂得人性,让自己的生命闪着光亮,带着温度。
这段时间也许是我对格物致知应用的最多的一段时间,反复的阅读,不断地追索,一边质疑一边不断地“格己格人”,几乎追索穷尽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验,把自己反过来倒过去的审视,认知的触角有幸触摸到了新大陆,对自我有了更深的认知,对原我顽固的一个认知竟然也意外地得到突破和疗愈。
这个冬日的阳光不仅照在我的身上,也照进我的生命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