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过后,偶读萧红。中学时看《呼兰河传》时至今日记忆“全无”,多年后再逢她的散文《饿》印象竟十分深刻,只因写的真实,少不了激起人的悲悯之情。
生命定格在三十一岁。萧红的一生不是幸福明朗的,反叛家庭、出走流浪,生逢战乱、情路坎坷,晚年贫病交加,因一次被误诊的手术,弥留之际她无法言语,用笔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她留给人间的这份只言片语,有谁读来不唏嘘动容。
生在一个寒风苦雨的年代,缺吃少穿又想侍弄文字的女人注定难获眷顾。萧红一生最艳丽的日子,是与祖父相处的时光,是她《永久的憧憬与追求》。她从祖父那里知道“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荒诞的是,温暖与爱成了她耗尽一生求而不得的向往。她惦念远在前线的弟弟,写下《“九一八”致弟弟书》,想起姐弟俩离别时那个满天都是星,黑黑的夜晚,“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此后,这封家书石沉大海未见回音。姐弟俩转头而过已是永别,姐姐对弟弟那句“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的祝福,不知收信人可曾感知到。
萧红的文字是简单的,迎头而上直面生活加之于她的种种不幸,不服输不甘心不认命,以一个弱女子之力在汹涌大潮里挣寻一方立命安身之所。可惜,生不逢时,掌控不了命运,留得半部红楼,还有她更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情感生活。一生漂泊,终成一抔黄土,消逝在发黄的历史册页里,却难“悄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