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很精彩。
下面把纲要记一下,重温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思维水平。
《社会心理学》有五大部分组成: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思维。
三,社会影响。
四,社会关系。
五,应用社会心理学。
下面逐步介绍: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
2,社会学;群体;社会中的人。
3,社会心理学更侧重于用实验的方法对个体进行研究,侧重于不同个体之间如何互相看待和影响。
4,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
5,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
态度与信念;
从众与独立;
爱与恨。
6,生物学——自然选择,适应。
社会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
音乐——节奏,旋律,和声。
7,客观现实的确存在。
8,思维更多的时候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9,两种思维水平:
直觉;深思熟虑。
10,外部的社会力量深造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11,态度和性格倾向影响行为。
12,人类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产物。
生物基础;生活经验。
13,我们对社会环境是敏感的且反应灵敏。
14,后见之明总比先见之明来的容易。
15,后见之明偏差:
我早就知道了。
16,常识总在事后证明是正确的。
17,孤独感:
羞怯;低自尊;缺乏生活目标。
18,自变量——因变量。
二,社会思维。
1,社会中的自我。
(1)焦点效应:
人类往往把自己看做是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的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2)透明度错觉:
①,我们总能敏锐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
②,我们也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显著性。
③,我们所遭受的烦恼,别人经常注意不到,即使注意到也可能很快会忘记。
④,失眠之人对失眠的烦恼会进一步妨碍失眠;
口吃之人对口吃的焦虑会使口吃更严重。
⑤,人们认为自己比他们的搭档所看起来的更紧张。
⑥,人们高估了自己表现出来的紧张程度。
⑦,当你面对观众时,观众不会如你预期所想的那样注意你的焦虑。演讲者感觉他们很紧张,而实际上并不那么明显,把这个记在心上,你应该放松并做到最好,要知道如果你紧张,很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没有人注意你的焦虑。
(3)焦点效应——我们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给予我们的关注比实际要多。
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的比实际情况更明显。
↓↓↓↓
他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注意你。
(4)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回忆,也会影响对其他人的反应。
(5)自我概念:我是( )
①,自我图示:对自我认识。
②,可能自我。
③,社会角色。
④,社会比较:
我们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思考自己为何不同。
a,当别人不漂亮时,我们就觉得自己美丽或英俊;
当别人迟钝时,我们就觉得自己聪明。
b,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失败而暗自高兴,特别是当我们嫉妒的人遭遇失败或遭到不幸,而我们不太可能遇到这种倒霉事之时。
c,当人们攀爬成功的阶梯时,通常会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我们将自己与做的更好的人比较。
d,当面对竞争对手时,我们常常承受竞争对手本来固有一些优势,以此来保护自己业已动摇的自尊。
⑤,他人评价:
a,当别人认为我们很好时,我们也会认为自己不错。
b,如果我们称赞某个小孩很有才华、刻苦学习或乐于助人,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把这些观点融入其自我概念和行为中去。
c,如果少数学生对自己学业能力的消极印象而感到恐惧,或低期望而感到恐惧,这表明他们可能这些领域不认同,而是认定自己的兴趣在别处。
d,镜像自我:
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
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e,自我膨胀。
f,当我们面对社会排斥时会感到低自尊的痛苦。
⑥,自我与文化。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相互依存的自我。
↓
喜欢自我批评,很少自我肯定
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
d,独立的自我。
相互依赖的自我。
e,即使在一种文化内部,个人生活经历也会影响其自我观念。
f,个人主义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
高兴:集体主义→亲密感,友好尊敬
个人主义→效能感,出众骄傲
⑦,自我认识:
a,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相比,我们对自己头脑中的世界了解更少。
b,行为预测:
{规划谬误。
{他人对我们恋爱时间长短的预测比我们自己预测的更准
{如何提高预测能力:参考过去在相似情境下的行为。
c,情感预测:
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不论好事还是坏事,人们都会高估它们对自己幸福感的影响。
d,影响偏差。
e,因为关注消极事件,人们会忽视其他所有事件对快乐的贡献,所以就会过高的预期自己的痛苦。
f,免疫忽视现象。
g,双重态度系统。
(6)自尊:对自我的全面评价。
①,自尊动机:
a,自尊水平会影响个体反应。
b,自尊水平:
>高自尊→补偿反应
>低自尊→易自责或放弃努力
↓↓↓↓
自尊受威胁。
②,自尊的阴暗面:
a,低自尊→童年遭遇。
高自尊→自大。
b,自恋:
通常有高自尊,缺失关心他人。
以自我为中心。
c,黑暗三角:
自恋;
权术主义;
反社会人格。
d,同理心:
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别人的困扰和问题。
③,安全型自尊:
自我同情:
a,不与他人比较,而是善待自己。
b,并非超越他人,而是超越以前的自己。
④,努力做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
⑤,自我效能:全面感到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
自我效能感。
记忆自我效能:对记忆的信心。
如果你想要鼓励某人,那就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而不是他们的自尊。
⑥,控制点:
a,内部控制点→自己控制的。
b,外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的。
⑦,习得性无助:
无法控制的不利事件→知觉到缺乏控制→产生习得性无助。
⑧,自我控制:
过度的自由→自由的专制。
社会说服→你拥有通往成功的一切。
自我说服→我认为我能。
⑨,自我服务归因:
成功者往往认为成功源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坏运气。
⑩,自我服务偏差:
a,自我服务归因。
b,自我恭维的比较。
c,育目乐观
d,自身失败的虚假普遍性。
(7),防御性悲观主义:
a,虚假普遍性效应。
b,虚假独特性效应。
(8),积极自尊:
自我服务偏差一一一群体服务偏差。
(9),自我表露一一自我表现。
自我监控。
→→他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注意你!(焦点效应;透明度错觉;人众无知)。
2,社会信念和判断。
(1),感知
①,启动,启动效应。
具身认知:身体的温暖会强化社会温暖;社会排斥会让人感觉寒冷。
②,自发性特质转移:
我们通过自己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来看待社会。
③,信念固着。
④,误导信息效应。
⑤,记忆:
我们同他人关系改变时,与他人的回忆也会改变。
(2),社会世界的判断。
①,直觉判断:
受控制加工,
自动化加工。
②,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现象。
别人眼中的我们比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更接近客观事实。
验证性偏差。
③,反事实思维。
④,情绪会影响判断。
(3),社会世界的解释
错误归因一一归因理论。
a,内部:内在特质和态度。
b,外部:环境(情境)。
④,社会期望的影响。
教师期望效应。
自我实现预言。
行为确证。
⑤,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
3,态度和行为。
是什么 做什么
↓ ↓
内在 外在
态度 行为
性格 举止
私下言论 公开言论
①,态度:个体对人或事物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性反应,表现于个体的感受或行为倾向中。
态度ABC理论,三维度。
情感——行为倾向——认知
②,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内隐偏见。
③,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登门槛效应。
④,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理论)
a,自我表露:印象管理。
b,自我失调理论:
定理:
如果我们觉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我们的态度就会依从行为。
c,自我知觉理论:自我观察。
行为可以修正自我概念。
行为影响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