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的小说与电影

作者: 才华有限责任公司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09:40 被阅读16次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小说所要表达的东西是极为丰富庞杂的。当然,你可以将它定位为爱情小说,事实上爱情也确实是小说的一条主线。然而这种定位也为《挪威的森林》,甚至是村上春树带来了被误解的不幸。许多看过或没看过此书的人从此将《挪威的森林》当成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并据此认为村上是一位言情作家,或一位青春伤痕作家。而事实上村上的许多作品中都很少包含爱情成分,而《挪威的森林》在我看来也并非村上最好的作品(短的有《国境以南》,长的是《世界尽头》),甚至我都不认为《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爱情小说,至少,我没有读过让人感觉如此寒冷的爱情小说。

 如果一定要像语文课一样,总结《挪》的中心思想,那只能是少年人初次面对整个世界的困惑与迷惘。当少年终于跨过成人的门槛,推开真正世界的大门,扑面而来的自然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世界的狂流,但其中却也夹杂着许许多多的触目惊心和怪异难解,如同狂风裹挟的砂石击打在身上。他无法不困惑:为什么那些表面上如此完美的人,体内却有如此多的绝望、污秽和痼疾?为什么爱情和肉欲能截然地分开,同时却又能相互影响?为什么有了生命却还要有死亡?昨日那万般美好的事物今日又去向了何方?

 作为一部比较忠实原著的小说改编电影,《挪》的电影基本全面展现了上述的困惑。从氛围上讲,《挪》的电影与小说的气质非常贴合,恰如其分地演绎了小说那种平静、舒缓、甚至略带淡漠的色调。当然,由于长度的限制,电影只能选取主线的情节,以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无法充分细腻地表达小说的忧伤和彷徨感。某几个重要的,且代表某种思考的段落在影片中也并没有表露,例如渡边去医院探望绿子的父亲,代表着生命与死亡的主题;又如玲子罹患精神疾病和结婚后再次发病的经过,其中甚至带有某种命中注定的宿命沉重感。

 另一面,《挪》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之上,也阐发了自己的新理解。渡边的存在和关怀,对于直子而言自然是莫大的慰藉和幸福,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加深了她的焦灼和急切。想尽快从心病中抽身脱离,与渡边共同开始正常生活的焦急渴望,对渡边的关切无以回报的愧疚,这一切都并非病情的积极因素。影片中也借直子之口,吐露了这不为大多数人所想到的硬币的另一面。

 演员方面,不消说直子是无法令人满意的了,这当然不是菊地凛子的错(虽然其大圆脸确实有些煞风景),而是因为《挪》中的直子地位略等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无论怎么选也不会符合人们心目中完美的期望。绿子的演员倒是美丽活泼,虽然带太多泰国味。

 为了写这篇文章,又重新翻阅了一遍《挪》小说,也再一次地感受到了它的震撼。作为村上初期的作品,其清新和流畅,以及用简单文字塑造美丽的能力均令人叹为观止。而这种清澈纯真的美丽,在依旧细腻,却更加深邃、更加气势磅礴的《1Q84》中,已经杳然不知所踪了。时间不作停留,村上在不停地作出改变,我们亦然如此。距离我第一次读到《挪威的森林》已经十年了。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快乐的少年,那少年欢笑着驭风而去,将一切可以抛弃的东西都留在了身后。

 电影并没有再现小说的开头,回想起来,渡边很可能最终也未能和绿子走到一起。但这也是情理之中。生来孤独的人会一生孤独,却也因此而一生不再孤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挪威的森林》的小说与电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h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