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我第一次看,也觉得一般,男主很聪明。
看第二次,男配很仗义。
大学时又反复看了不下十次,震惊。
人最怕的就是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肖申克,只是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慢慢的习惯了,习惯于晚睡,习惯于晚起,习惯于贫穷,习惯于已屌丝自居,……
曾经的我们也经常立志:从下学期开始,一定要认真学习。从明天开始,每天背单词。从下周开始每天锻炼。……
当你把一件事坚持一年,三年,十年的时候,再回来看这部电影。
不爱找电影资源的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不流泪情书(vip电影免费高清)
大学一直在用的公众号,安利安利
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有些鸟的羽毛太过艳丽了,本来就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
也许故事的重点不是安迪最后越狱获得自由了。而是他在阳台上修屋顶还喜欢看着大家享受冰啤酒,也许是宁可被关禁闭也要听一首古典音乐。人在最不自由的时候,人格最不受尊重的时候还不放弃自己之为“人”的这个坚定的信念,没有自暴自弃,保留着希望,这个才是最可贵的。
从高中看这个电影,到出国留学,我都觉得我不是一个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在最坏的情况下都不会放弃希望,因为,希望是一个好东西,可能也是最美好的东西。
自由,信念,友谊
这是第一次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先写影评,当然,前提是这部电影已经在我的过去播放了至少十遍 —— 对于成人童话的定义有时往往只停留在臆想之中,当一遍遍翻越肖申克的围墙,从《晚风轻拂》的歌声中感受人性至纯至美的自由时,你就知道它重复的意义
自由
老布最终还是决定放飞了杰克 —— 50年的牢狱生涯带走了他身上所有的意念,留给他无限的自由,和一根可以用来上吊的草绳。“布鲁克斯到此一游”更像是对于体制化从头至尾的讥讽,翻越围墙的只是自己已经老态龙钟的躯体,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也许,丧失自由是老布能够幸存的最好方式 —— 尽管这种方式过于极端,当锋利的刀口逼向狱友喉咙的一瞬间,老布眼中全是惊慌 —— 失去内心自由的灵魂,怎能不感到恐惧和孤单?50年的肖申克图书馆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而是高墙内的一种单纯的尊重,在这里,你可以与众不同
是的,当安迪用6年的一周一信加上而后的一周两信换来肖申克图书馆围墙扩大的一瞬间,你知道了自由的意义 —— 那是一种纯粹的心灵解脱。当费加罗的婚礼响彻肖申克的每个角落的那一个刹那,你知道了自由的意义 ——
“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是的,自由,美的让你心伤
信念
希望是好东西
尽管,瑞德听到这句话之后,丢下饭勺离开了人群,但对于安迪,这却是永恒不变的信念
当安迪用一把不到10美元的鹰嘴锤挖开了通往自由灵魂的最终通道时,你便会审视自己的内心 —— 你是否坚持过自己的信念。很多人因看不到前方的亮光而选择妥协,这本是无可厚非,但人生往往便会因此丧失绚丽的色彩。信念往往会在你最绝望的时刻带来无尽的空虚,那种看不到黑夜结束的绝望是人人都曾经经历过的苦涩 —— 但是抚摸自己曾经留下的泪珠,它是否还残存着一丝丝希望的温度?
没有人愿意在信念丧失殆尽之前放弃自己的追逐,往往是自己的慵懒和妥协最终让信念成为你又一次懦弱的放逐 —— 当自己内心的圣经已经布满灰尘无法翻开的时候,你会不会说服自己这是一个永远遥不可及的美梦?
当诺顿最终翻开圣经的时候,得救之道真的就在书的中央 —— 那个鹰嘴锤留下的不仅仅只是书的一个凹槽,而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鞭策你的内心。
希望是好东西
当你颠沛流离了自己的过往走向属于自己的完美的一瞬,你是否会感激信念在你内心圣经中留下的那一道刻痕?愿望往往掺杂现实在心中留下血印,但只有伤愈的勇士才能坦然面对无尽的黑暗选择从容,选择属于自己的得救之道。信念的高度太容易让人在中途选择自欺欺人,那些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谎话最终却让你堕入无尽深渊不能自拔 ——
安迪这个时候告诉你
希望是好东西
所以,芝华塔内欧最终的拥抱,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眼泪,这个眼泪的含义,竟然只是信念两个字,那么简单
友谊
记得老友说过,真情很必要
或许是高墙的隔绝,瑞德和安迪的友谊纯粹和自然 —— 男人的含蓄大气掺杂惺惺相惜的复杂情感包裹了这段曼妙的友谊。当丽台 海华丝的海报出现在安迪床铺面前的时候,当瑞德出现在安迪身边,帮着安迪为监狱人员报税的时候,当安迪离开肖申克的时候,你看到了瑞德面朝夕阳的浅浅微笑:“我得经常同自己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当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他们关起来是一种罪恶,你会因此而振奋。不过,他们一走,你住的地方也就更加灰暗空虚。我觉得我真是怀念我的朋友。”
真正的情谊如同美酒,香浓,留有久久的余味,回味无穷,但绝不矫揉造作
在特殊的时候,友情可以暂时占据爱情的位置,成为你生活必备的辅料 —— 你不能忽视老友一段真情的告白,对于真情的泯灭和忽视无异于犯罪 ——
所以,特殊的监狱环境带来的,是特殊的情感元素,那种隔绝铅华的感情纵然缺乏绚烂,但显得如此纯净,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无论是体制化的痛苦,亦或是最终翻案无果的绝望,你都有老友陪在身边 —— 那大榕树下的铁盒是两人友情的终极见证 —— 那缕夕阳照射下的远方,才是心灵真正的彼岸
肖申克十遍,你在变,它不变 —— 20年后,你在变,它还是不会变。自救,不要拘泥于身体和一时的精神之快,渡人,方是人生大道。这种感同身受只能从肖申克的点点滴滴中被细腻感知。感谢肖申克,感谢安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