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在被铺天盖地母亲节祝福刷屏的时候,看到朋友林发了这条朋友圈时,内心突然被触动了。
林的妈妈去年夏天不幸去世了,很长很长时间我不敢跟她聊天,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开口,不知道该说什么。一直过了好几个月,她的状态渐渐好点,才敢跟她说话。而话题从未涉及过“母亲”。
每当遇到听到这样的情况,是吃惊,继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因为知道,一切语言都是乏力的。所以一直为自己不会说话而自责。
毕业后的几年里,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
最早的一次,是高中时期的好朋友罗,她的父亲也和林的妈妈一样,是在一个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离世的。我想这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
之后大学闺密任和一个同事的爸爸都是因疾病而去世。
她们都是离我最近的人,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从来没有想过死亡离我这么近。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是和她们的爸爸妈妈一样的年纪。
换位思考,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样的崩溃。当我有了这样的念头,便跟自己说,不可能不可能。
我们的教育中从来没有涉及过死亡,所以面对死亡,我们无所适从。
当看到林的这条朋友圈时,脑海中突然就蹦出来很多事。
1、
因为周日是母亲节,周五在课堂上就告诉孩子们,这个星期要多帮妈妈做点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洗碗……
然而当我的目光移到张超的位子时,突然看到他睁着眼睛看着我,流露出难以明说的表情时。
一瞬间像被击中了,立马把话题转开了,没有再提任何跟母亲节有关的事。
我只知道张超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每天都是奶奶来接他,早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小叔送。
当我在为孩子们讲解“母亲节”的时候,却忽视了有的孩子没有妈妈。在很多人为妈妈庆祝时,却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了妈妈而难过。
越是热闹的地方,越是热闹的时候,可能是一群人最难过的时候。
2、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发生。
上朱自清《背影》这一课的时候,最后让学生谈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黎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父亲,她没有说的很具体,省去了最痛心的那个部分。但是我们都能猜出结局,大多数孩子听完都哭了,站在讲桌前的我强忍泪水。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她的爸爸不在了,也是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她看起来那么深沉,为什么十几岁写出的文字读起来那么让人心碎。
那天课堂里发生的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是从那之后,哪个孩子家庭发生了变故我一定会记着。
语文跟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课中对于“母爱”、“父爱”的话题涉及非常多。很多时候遇到这样的文章时,我都要顾及到某个孩子的感受。
但是有时还是会忘了……
3、
去年隔壁家的外婆去世了,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
阿姨办完丧事回来说的那段话,我一直记忆犹新。
她说:从火葬场回来之后,大哥对我说“小妹,以后我们没有妈了。”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对着自己五十多岁的妹妹说,以后我们没有妈了。
不知道你们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感受。
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老舍
写在母亲节的感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