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读一本书:教父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文中为了刻画小儿子迈克尔的冲动是不理性的,专门阐述了打他的恶警长麦克劳斯凯的成长经历.
麦克劳斯凯年轻时是一个十分正义且优秀的警官,但是面对日益困窘的生活,以及自己5倍甚至10倍他人的成绩却得到相同的薪水,警长变了,面对黑手党老大们,警长是一个难以对付却可以贿赂的"好帮手",对于远在其他州的癌症的妹妹和疼爱他的叔父婶婶却是希望和光芒.
文中通过描写警长的成长经历,侧面展示了迈克尔的幼稚,警长打迈克尔是因为觉得自己拿钱却没办好事情而愤懑,绝不是因为单纯的针对或者羞辱迈克尔或者柯里昂家族.
后文中,交代了,甚至刺杀迈克尔老爸教父本人,都仅仅是生意上的纠纷,绝非所谓的恩怨情仇.
看到这里,我不仅回忆自己成长的过往,曾几何时,我们面对所谓的不公,发出自己满腔的怒吼,希望改变这些现状.到头来其实你会发现,只不过你看问题的视角太过于狭隘,以至于你变得狂躁,因为你的视线所及仅仅是一条缝隙.在缝隙中的生存的事物,永远都会为了光明而变得歇斯底里.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们视线如此狭隘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确认偏见
我们往往相信我们已经知道了的,或者已经熟悉了的,如果有人试图挑战它,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拿起自诩的所谓的防御去抵抗,去斗争.
其实,这是一种走不出舒适区的表现.
我们的认知,始终在个人的小圈子里面打转,从来不敢跳出舒适圈看看外面的世界,面对真正的世界,而习惯了以自己的心思去踹度整个世界的人事物,如果事情不是按自己想的那样了,就会变得抓狂,变得不稳定.
在这里我想再次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舒适区的一些科普:
对于舒适区的一些常见误解解析:
第一:心理舒适区不是以为舒适,只是因为你熟悉它,即使你熟悉它的方式所表现的行为,让你非常痛苦
第二:所谓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方式.
第三:走出心理舒适区,最完整的概述,其实是审视自我,发现童年时代被锁死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并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