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2014年初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如何栽培自己》的计划方案,如今一年过去了,一部分计划已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甚至变成我自己后来行为处事的理念,可以完全的放手,让它们去自发运作、茁壮成长。一部分的计划有了新的迭代想法,还有一部尚未开发。为此,我又将这个计划方案重新整理,这是我写给未来自己的一份信。
对我来说,自己的人生方向早已十分明朗清晰,我已经结束了我的迷茫时期,这样的噩梦般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我很庆幸,我当初地执着选择和努力,不是白费功夫。我找到自己喜欢并为之努力的事业,这是所有变化发生的起点,也是踏上新旅途的开始。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未完待续,以下,亲爱的自己,我想对你说:
写一份漂亮的简历
我说的简历,非面试用的简历,而是人生简历。亲爱的自己,如果这一生让你用一段5分钟的微电影去展现,你希望拍一些什么内容。如果将你的人生比喻成一部大部头的小说,你希望会是什么体裁的、是一部商战的写实小说、还是充满奇幻冒险的惊险小说、或者是充满人生哲理的史诗?你该如何安排伏笔、设置惊心动魄的情节单元、如何提升小说的格局让人耐人寻味的有阅读的兴趣?你需要更加细致的思考。像小说家、电影导演一样思考,掌握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未来式生活图景,把握你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也许说到这里,你会开始认真的阅读传记小说(很好,你已经在做了),去细细琢磨传记人物的生命转折点,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去研究别人是如何写自己的人生这本书、或者你会开始认真观察电影,构思情节安排脉络(你有想过把你的简历制作成一部小型的微电影吗?)……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常常想,喜欢一件事情的过程是它会带领我们进入另一种存在的状态。“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曾经因为某件很美的事情,或因为做一件事太投入而完全忘我,忘却了时间,也无视周遭的干扰,这些明亮的刹那是宝藏,它让日常的焦虑或惯常的念头止息,自然的引领我们进入那种美好的状态。”这大概是当你遇到喜欢的事物时候的心态吧。那么,就用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深刻地体验这种美好的状态。不要违背初心,也不应该因为年龄的增长、婚姻的进展、家庭琐事的操劳……任何的事情,忘记这一点。
训练自己麻痹的感官,建立感官思维
在阅读《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传》过程中的读到,马歇尔·普鲁斯特在谈起自己写作的时候曾说起过:现代的隐喻应该在事物后面唤起味觉、嗅觉、触觉这一类永远真实的基本感觉。写小说的时候成功之处就是通过这些生动的基本感觉形象化腐朽为神奇。在看台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的美食单元,我常常观察到有一些感官敏锐的人,他们在形容一种美食的时候,总是会将一种味觉转换成某种视觉或者意识想象的状态来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这也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转换。你也许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会谈起这个,因为我觉得,人体的种种感官就像是你向世界伸出的有形触角,神经官能反应的接受器,你的触角越广越深邃,你能够透过这些触角获取的东西越多。如果你看过《超体》,你一定会对此深有感触。如果一个人他的五官感觉近乎病态的高度麻痹了,他就不能够体会感官敏锐人获得的滋味。生活会失去光彩很多,因为你抓不住那个代表色彩的梗。自然也写不出很动人的文章(如果你希望在写作中有所突破),这个几乎是必须去做的功课。
记录梦境,与你的潜意识交流
记录梦的习惯(我知道你有点懒,而且记忆力不好),但是它除了让你警觉梦所代表的意义与暗示,也有助于你从梦境中挖掘有趣的创意灵感。好的创意人十分能够将梦境作为可供努力的资源,那本《你是做梦大师》美国梦学研究心理学家盖儿戴兰妮在书里教你如何孵梦(睡前提出疑问,然后透过梦境的指点,获得解答)真的不错。
而且梦境有时候会以着一种你独特生物钟的运行而给予你适当的警示,更多的时候它直达潜意识并且与你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直接关联,因此懂得梦的语言十分必要,如果你希望与自己做深层次的交流,相关梦学方面的书籍,我知道你收集的很多,去看起来吧。
在旅行中找到自己
关于旅行的意义,作家亨利·米勒曾说:“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个地理名词,而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庞贝克也说:“很多时候,出国旅行的人带了太多不该带的东西,我指的未必是衣物,而是指过多的期待和刻板印象。”沙普也说:“休假的用意应重于改变视野,而不只是移动视线。”因此我想对你说,旅行是一件急不来的事情,你不会喜欢玩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即使做了,也很难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什么深刻的意义。那就照着自己的节奏来吧。
如果你喜欢学习,并且希望有所收获,那么你安排的旅行可以是跟书展、文件展、创意展、独立出版展以及日本有关,比如各种动漫展短途之旅、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之旅、台湾国际书展之旅、咖啡店独立书店之旅,你可以参看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作品、独立出版物、最新或绝版书籍,可以知道目前最顶尖的脑袋正在想什么,这样很好,好像是施打高单位的营养剂,用于更新自己的知识目录,扩展自己的知识库存、深凿自己的风格、迅速提升自己全局大视野。不一定非要跟别人一样。旅行时也不要带着旧思想框架去,否则你只是身体出去而已,脑袋还留在原地,就失去旅行的意义。
当然透过旅行,学会适应突变环境,独立应变也是很好的收获。“比方如何规划行程、如何辨认方位、在异国如何向人问路、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大胆且稳定地解决各式各样突来的问题和麻烦。这是你宅生活之外需要补充的素养。“在除了增广见闻外作为训练自己临场反应,考验智慧与勇气最好的场域”,对于独立人格和理性脑袋的磨练这些都是旅行的额外收获。
如何看电影?
李欣频老师在谈到自己如何看电影的时候,曾说:“看电影如果可以用当主角、当对手、当摄影师、当导演、当编剧这五种观影角度,就可以从电影里学到很多人生功课。”我想说,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角度赏析习惯,从另一方面也就是在培养自己说故事的能力。小说的写作往往有很多采取这样写作手法,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面前游走,从不同的人的角度讲述中,事件变得逐渐丰满、生动、富有血肉,闪现某些哲思意味的亮斑。
社交的惊人力量
如果你不喜欢寻常的朋友聚会,你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者同城的社团活动。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同样个人的信息通道也是短浅的,如果能够交往不同的人群,通过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可以让你的知识脉络扩展到更加广阔和多元化多层次的进展。有时候,高质量的交流碰撞产生的思维火花是阅读、旅行等其他所不能替代的丰富。这是融合众人的想象力创造的思维成果。
你的风格更多元化吗?
一种风格绝对是不够的,这在技术层面很容易暴露自己的短板,如何让自己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几乎是你现在技术上必须要克服的一种瓶颈问题,转型真的有些迫在眉睫了。
而如何做呢?方法参看自己喜欢的大神们如何营构出他们的风格,甚至去看一些风格强烈的极限艺术作品,不一定是视觉作品,也可以是文字作品,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你的风格就是你的品牌,你独特被人记住的特点。但是也不要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那样会扰乱自己的思维,搞得四不像。记住,放自己自由,有自由才有迷人的风格,做自己的伯乐和经纪人。
练习精准度
当你找到可以付出狂热的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要持续保持这样的浓度,则需要懂得用心浇灌的艺术),确认自己独到的风格后,就要开始练习精准度。斯蒂芬金说:“当你发现自己有某方面的才华时,你可能会为此练习到指头流血,眼睛脱窗,每次练习都像一场完美的演出,就算没有人欣赏,你仍会乐此不疲。”这种状态是不自觉的,如果你需要逼迫自己去练习,那么你最好怀疑这项事情是否是你真正的兴趣所在。不停的练习,训练自己手的完成与意志力相同的高速动作,脑到手之间几乎没有阻力,练到心物合一的境界,缩短你所想望的理想意境与你现实呈现之间的误差与落差。
培养大格局的世界观
等到上述个人基本功做完,你自觉眼前事已经可以做的很顺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拉高自己的水平、拉大自己的格局。多看一些大部头小说、史诗电影系列、观看大家们的命运观,他们的大格局、大架构、大胸襟、大手笔。
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自己看世界的标准
接下来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自己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一点很重要,以自己为求知的起点,从自己创生的游戏,标准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己才能鞭策自己,自己才能挑战自己,不要太在意老师给的分数,别人给的评价,因为那只是旁观者的看法之一,只需作为参考即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只有你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否达到最佳状态,是否有不足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