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杯具”,轮番上演
前两天,我和老同学小猪在微信聊天。整个过程,她一直在抱怨孩子难教,学了好几遍的题还是做不对。说到最后,她仰天长啸般的说:“我认命了,这孩子就是笨,没办法了。”
这样的抱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她孩子上了小学,我听到最多的就是陪写作业的痛苦,几乎次次给孩子一顿说落,现在孩子三年级了,考试成绩经常不理想。无论孩子还是她,都认为,智商不高,这学习啊,看来是学不好了。
我想到了我可怕的数学成绩。上小学时我的数学还是能跟上的。后来越学越难,成绩也开始不理想。结果老师并没有鼓励我,而是经常训我,还不给我好脸色看,长此以往,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到最后自己也认为自己数学是怎么努力也学不好的,从而自暴自弃,最后成为了数学学渣。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2小七——要想学习好,要有这“两宝”无论是被学习打击的小朋友,还是做为数学学渣的我,其实都错误理解了智商,我们都认为智商是先天的,后天是无法改造的。但是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法快速提高智商,那么有没有策略或做法可以当作认知“乘数”,放大目前的智力水平呢?的确有三种:抱有一种成长心态、像专家那样练习,以及建立记忆线索。”作者认为,智商改变不了,但是如果后天环境好,那么改变就是以乘数倍增。
学习的良药:成长思维
在《认知天性》里,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个学习成绩较低的班里。一半的孩子学习如何记忆,另一半孩子被告知,开发智力并不是让智力自行发展,而是要通过努力和学习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连接。在半年后,科学家回访后发现。与抱有固定心态的孩子相比,那些采纳了被德韦克称为“成长心态”、相信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控制的后一组学生成了更主动的学习者,进步也更大。
研究者也发现,为何有人在面临挑战时会变得无助并走向失败,有人则能尝试新策略,加倍努力,从而应对失败。因为这两种人之间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看待失败的原因不同。那些将失败归咎于本身无能的人一一说“我就是不够聪明”的人—会变得无助;而那些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的人则会深入发掘,尝试不同的做法。
当一个人有了固定心态,也就是俗称的“认命”后,就发现很多事都会变的无能为力。就像我成为数学学渣一样。
但是有了成长心态,那就不一样了。
还是我自己的例子。上初中时,语文老师心血来潮,让我们每天语文课前都要进行一次5分钟演讲。在轮到我的前一天,我把要说的内容背了个滚瓜烂熟,可谓是信心十足。可是真等我上台后,我内心的小鹿随处乱撞,我可以清晰感受到我心脏跳动的节奏。当我开口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就开始窃窃私语,我有点局促不安,但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下去,结果最后就变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感觉浑身滚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我如机器人一般走下了台,这时我发现,很多同学朝我不停眨眼睛,我才知道因为紧张,我的眼睛一直眨。结果初中3年,同学们朝我眨眼了三年,对我真是极大的羞辱。
这件事让我不敢上台说话,不敢面对众人,我生怕自己的眼睛又不听使唤的乱眨,再被嘲笑。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2小七——要想学习好,要有这“两宝”到我上高二时,事情开始好转。语文老师让我当课代表,当时我是拒绝的,但是她一直鼓励我,认为我可以。看着她信任的目光,我心里想,那就努力试试吧,就同意了这份差事。接下来的两年,她经常让我主持、代理上课、组织同学一起表演诗歌。我的作文也经常被拿来当作范文,不知不觉我的紧张感逐渐消退。也因为那两年的锻炼,眨眼的毛病彻底消失了。
这件事让我重拾了信心。当自己有一个成长型心态,不是追求认可或者结果,而是追求过程和改变,很多困难也就烟消云散了。给自己一句咒语吧:“别让努力睡觉了,让它活跃起来吧!”
学习的“杀手锏”:刻意练习
现在许多机构都打着“让学习变得有趣”,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当一个人真的开始在某一领域开始练习后,一定要付出大量而艰辛的努力的。
在《认知天性》中,作者举了米开朗基罗的例子。“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绘制了400多幅真人大小的画像。据称,他在完工时写道:“如果人们知道我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个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在崇拜者眼中,这是超常天赋的体现,实际上却是4年艰苦卓绝的虔心工作造就了这一杰作。”
就像我画导图这件事,很多人现在看我画的很好,就会说我会画画,说我一直都是逻辑性很强。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上初中学画画,画的还不如幼儿园小朋友。我逻辑性非常差,让领导批评了很多很多次。我迄今为止画了500多张导图,无论是中心图还是小图标,我至少模仿画了1000多次。开始我会找老师给我反馈,后来随着画的熟练,我会自己和画的好的找差距,尤其关键词,开始总是写的很多,让导图不利于记忆,也不利于输出。为了提升这个能力,我每天都抽出1-2个小时练习提取关键词,买相应书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因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所以现在画导图都是信手拈来,这很感谢自己多年来不断的刻意练习。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2小七——要想学习好,要有这“两宝”《刻意练习》的作者埃里克森从研究中发现: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平均要在专业上投入一万小时或十年的练习时间,而其中最为出色的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独自进行刻意练习上。这里主要想说明的是,专家级的表现需要高质量的练习,而不是靠遗传因素。另外,对于普通人来说,想成为专家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任务,只要你有动力和时间,并能强迫自身去实现这一点。
所以真正的学习要怎么做?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在前面的作业中,多有涉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内容
第二,有一个成长型心态
在教育孩子还有自己时,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例如,“努力”,“你可以做到”。“只要多练习就能学会”。少用贴标签的话语。例如说,“你也就这样了”。“你真笨”,“你基因不好”。这些都会让孩子的成长心态变成固定心态。另外对自己也一样,要经常告诉自己,“我可以”。就算受了挫折,也先问问自己,“我哪里做的不够好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吗?”“我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可以变好的。”
第三,学会刻意练习
可以利用动态测试找到自己薄弱环节,然后大量进行练习和积累。并且找到相应的老师给自己反馈,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学习不突飞猛进才怪。
虽然我30多岁了,我打算和我即将上一年级的元宝一起再学一次,尤其是数学,我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有方法,再加上刻意练习,一定会有改变。
这是王小七童鞋,2019年日更的第104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