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成长感悟27】2天领导力课程学习的收获

【成长感悟27】2天领导力课程学习的收获

作者: 热爱生活的Te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0-09-20 22:05 被阅读0次

领导力的一句话(初级版),领导力就是解决集体问题,过程是责任,结果是绩效。

刘澜老师一共讲了领导力的10项修炼,十句口诀,48个工具,在这篇内容里我不会一一都写下来,我不想从完全理论的角度去复述一遍理论,而是想从这两天课程对我自己触动比较大的部分在哪里,分享一些我在学习中的收获。

1.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你自己

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说过一句话:“成为领导者就是成为你自己,就是那么简单,也就是那么困难。”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我们不是生而为人的,我们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来成为人”。

我们常常认为领导力和头衔相关,但是德鲁克这样说:“他说,领导力不是头衔、特权、职位和金钱,而是责任。”

而我们想要完成领导力修炼的基础就是要先“认识自己,并成为自己”。

认识自己,并能成为自己始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里有一个故事。

【美国副总统戈尔的故事】

从1992年到2000年,戈尔当了克林顿的副总统8年。戈尔的父亲是美国资深参议员,1998年,戈尔还在副总统的任上,他的父亲去世了。戈尔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回到白宫,长出了一口气,说,我终于不用当美国总统了。

当美国总统不是戈尔自己的理想,是他父亲对他的期望。他肩负着这个期望,一路前行,做得也不错,做到了美国副总统,一步之遥了。但是父亲去世后,他还是说了这句话,说明当美国总统这件事不是他的热爱。

2000年戈尔因为形势所迫去竞选了总统,他的对手是小布什。那次竞选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选票计票纠纷,需要最高法院判决是否重新计票,如果重新计票,很可能就是戈尔当总统了。但是,就在最高法院还没有判决的时候,戈尔宣布退出了,他没有坚持到最后。

戈尔内心并不真正热爱当总统,所以选择退出了。戈尔后来从事环保事业,因为他对环保事业的贡献,他和美国一家环保组织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的经历说明什么呢?搞政治,戈尔擅长,也有机会,但是他并不真正热爱。搞环保,戈尔擅长,有机会,而且他真正热爱。他的三环在环保上才真正交叉在一起。

2.我该是谁?

我们终其一生,如果没有偏差,会是一段自我寻找的旅程,那么我该是谁呢?它又难在哪?

在成为自己的过程,我们可能没有真的那么多的经历让我们发现自己,我们也可能背负了太多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妈妈希望你考公务员,爸爸希望你在他们的身边做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们也可能太看着眼前的金钱、职位等诱惑,做了很多背离成为自己的事情;我们可能有很多让我们生存的好的原则和不好的原则,在遇到更强的东西,碰撞自己。

刘澜老师总结了三个我该是谁常遇到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我该是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想要我成为的自己?

第二个难题,我该是追求结果的自己,还是坚持原则的自己?

第三个难题,我该是坚持这个原则的自己,还是坚持那个原则的自己?

你对这三个难题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选择,都是你对自己的一次塑造,都是成为自己的一个过程。

3.成功人士的共同点:卓越的思考

a.领导者深思的第一种模式:决策思维

【万豪集团的第二任CEO小马里奥特的故事】

小马里奥特走动式管理(到一线了解信息)到了旗下一家酒店,发现酒店餐厅的服务员的顾客评分不高。他问酒店经理,为什么服务员得分不高?经理神情有些紧张说拿不准。他又问经理,服务员工资是多少?经理说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低于市场待遇)。小马里奥特又问,为什么工资比市场待遇低?经理说给服务员涨工资需要总部批准,我怕麻烦,没有去向上级申请。(你可以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马里奥特,通过这段对话,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服务员态度不好,扣工资扣奖金?服务员能力不行,需要培训他们?酒店经理管理得不好,撤职、换人?)

下面看看小马里奥特是如何一次解决一批问题的。小马里奥特说,通过这段对话他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总部的权力过大。给餐厅服务员涨工资都要总部批准,总部的权力太大了。

第二、这个经理的上级是一个糟糕的倾听者。小马里奥特想的不是这个经理的问题,而是这个经理的上级有问题(不善于倾听和不愿意倾听)。如果上级很糟糕,你怎么换下级也不会起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倾向,把利润放在了服务之上。

这里我们套用刘澜老师领导力的第八句口诀“为什么”来把问题剖析到深度。

为什么他们的工资低?为了节约成本。为什么要节约成本?因为企业文化走偏了,把利润放在了服务之上。他找到了最根本的原因。他在一个酒店、一个餐厅,提炼出来三个问题,他针对这三个问题做决策,影响到万豪所有的餐厅、所有的酒店、所有的业务、所有的运营。

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做很多决定。领导者的任务是把少数的决策做好。

如何升级你的决策层级,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过,领导者要在三个层次上界定现实。第一个层次是事件的层次,就是发生了什么事。第二个层次是行为模式的层次,就是发生的事件,是不是呈现出来某种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第三个层次是系统结构的层次,就是反复出现的这个行为模式,是不是系统结构所导致的。

高层次的思考是在系统结构上做顶层设计。

b.深思的第二种模式——系统思考

【史上最短管理案例,三个石匠】

三个石匠打石头,路人经过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打石头,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抬起头,眼里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假设你是这三个石匠的领导者,他们是你手下的三个员工。请问,哪一个石匠最让你放心?哪一个石匠最让你担心?

德鲁克和马利克的答案:他们跟绝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第三个石匠最让人放心,第二个石匠最让人担心。

系统思考的为什么是找目标,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二种为什么。第三个石匠就是问了第二种为什么:我们为什么打石头?他找到答案,是为了建造一座大教堂。那么,一切行动都要服从这个系统目标。

c.深思的第三种模式——整合思考

1、加拿大管理学者罗杰·马丁,研究了50多位商业领导者,他说,如果一定要找出他们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整合思考。

2.对于领导者来说,智商比情商更重要:深思属于智商,而整合思考这种能力属于最高级的智商,比决策思考和系统思考更加高级,更难掌握。情商大师丹尼尔·戈尔曼访问中国时为中国经理人提些建议,他觉得中国经理人首先应该提高智商,智商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先决条件。

整合思考是最高级的智商,是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的最成熟的心智模式。

4.一位从文学作品中来解读领导力的大师-詹姆斯.马奇

今天在课堂的结尾,刘澜老师提到了他最喜欢的一位大师,叫詹姆斯.马奇,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这位大师真的很独特,他的课程主题会想很多文学作品、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奥赛罗》、萧伯纳的《圣女贞德》,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他坚信:领导力的基本问题和人生的基本问题没有什么不同。而对于人生的基本问题,伟大的文学作品很可能比社会科学谈论得更好。

从文学经典中提炼领导力精髓,或许是马奇教授在管理教育领域的独创。

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一次面对面交流中,张瑞敏曾热情评价马奇带给他的启发:

我读马奇先生的书就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启发。比如,马奇先生在讲授领导力课程时总是要讲堂吉诃德,一开始我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用堂吉诃德这个案例,现在我明白了,堂吉诃德探索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这一点和海尔今天做的事情很相似。我们所探索的“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也是没有别人做过的,完全是新的探索,没有“路标”可寻,所以,我们有一点像是中国的堂吉诃德。

所以你说领导力到底是一门什么学科呢?我觉得它比管理学多了一些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性的理解,它还包含了对哲学的深究,对社会学人和组织的互动和运用。

(备注:2003年管理学大师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如雷贯耳;排在第三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是为人熟知。而在德鲁克之后,西蒙之前居于第二位的则是几乎没有公众知名度的詹姆斯·马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感悟27】2天领导力课程学习的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pp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