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后生成盐和水,所得物质的酸碱性都会减弱,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可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钙来改良酸性土壤;用酸碱溶液来处理工厂排放的酸碱性不达标的废水等。
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第一节化学课老师就说“好好上我的化学课,这是给你们拉分的,是往上拉分的!大家起点都是一样的,跟住了我中考考个七十多分肯定没问题。”(我们中考时化学八十分满分)
化学老师当时还是学校的一个什么主任,领导的光环和颜值的加持,大家学起化学来格外用功,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化学实验很有趣。不过,实验总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每次实验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做。有一次制氧气,老师先带大家认识了实验器材和用品,之后连接实验装置开始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全班一起等待见证木条燃烧。等了一会儿也不见燃烧,老师打开瓶塞,把木条伸进瓶子,也没有烧起来,自然引来一阵嘲笑,老师也笑了“咱们学校该买新的实验用品了啊!下节课再做吧。”那节课就是老师边说边在装置上比划,告诉我们正常情况应该是什么样的。
还有一次也是制一种气体(时间太久了忘记是什么了),那次就没有上次那么淡定了。实验刚开始,装置瓶里就产生了大量气体,一下子把瓶塞给冲开了,“嘭!”,前排同学吓了一大跳,赶紧起立,连连后退。幸好老师反应快抓住了瓶塞,也保住了装置……又是一阵笑声。
初中化学老师常说现在学的好多东西到了高中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准确,初中阶段学习的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到了高中又多了一个二氧化硫,知识要灵活运用。
就这样跟着老师,后来的实验也没有出现“意外”,很快就毕业了,中考成绩出来了大部分同学的化学成绩确实考了70+,还有几个满分的同学。
到了高中,化学老师是一个快要退休的女老师,我们叫她“清荣姐”,第一堂课我们就上的很热,因为她有咽炎,说话声音不是那么大,所以我们只能关上电扇。后来和清荣姐熟悉了,也就放松了,夏天再上课就打开电扇,后排同学实在听不清了就会搬着椅子坐到前排方便大家交流,或者站在讲台旁边,也避免犯困,老师们也都默认这种上课方式。
有一次放假和发小一起写作业(我们不在一个学校),我拿出化学作业,发小问“你们化学老师也留这么多作业啊?”“对啊,一黑板的化学方程式,还有好几张卷子。”“对,我们化学作业也是留了一黑板~”“我们物理最可怜,在化学和英语作业的夹缝中就写了物理作业卷子两张。”“哈哈哈,怎么做到全区一样的啊!”
高中的化学课就没做过几次实验,但是依然喜欢化学课。后来发现真心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会很快理解他,而且会越来越理解。清荣姐常和我们说“你们就把书当成小说一样一页一页的翻,我看你们看小说时不是挺入迷的嘛,有人还在我课上看!就用那个状态看就行,考试肯定没问题!”
高二上学期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复习,准备寒假前的会考。那段时间清荣姐有一些事情,想给我们讲课也讲不了,她很着急,就让我们自己讲。
后来她回来了,回来第一天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从来没有见过她那个样子“这段时间我也很着急啊!我现在嗓子都快出不来声了,我也要给你们讲课,我急的都要去操场奔跑啊!”当听到清荣姐要奔跑时全班哄堂大笑,想象着一个平时走路都慢条斯理的人,披头散发在操场跑圈就搞笑。后来“奔跑”也成了我们班专属的一个梗。
很快到了高三,每次拿到理综试卷都是先写化学,尤其是后面的推理大题。题干会告诉这个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元素的化学性质,这个物质的性质,这时大概就能推理出来是什么了。接下来就是这个物质的一系列反应方程式,最后做完推理题会有很大的成就感,那种完成一道大题的兴奋感在以后的好长时间都没有再体会过。
化学老师也可以浪漫和可爱,毕业典礼那天隔壁班的化学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我们的相遇就像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老师也祝愿你们的未来能像焰色反应一样五光十色……”
人生海海,最美不过一场相遇,而我在小时候就遇见你们,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