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不仅表达对英雄人物刘裕的崇敬与赞美之情,也寄托着自己收复失地、抗金北伐的决心。在主战派韩侂胄掌权之后,词人发现其人好大喜功,主张北伐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南朝宋元嘉年间仓促北伐以致落荒而逃的刘义隆进行了嘲讽和批评,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当权者仓促北伐的隐忧。
内乱平定后,檀道济成为了唯一幸存的顾命大臣,不但没有被刘义隆提防,反而继续管辖多个郡的军事,还被封为征南大将军。宋文帝刘义隆稳定政局后,在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开始北伐,原本到彦之领导北伐已经收复了河北的失地,但北魏不久就组织了反攻,到彦之因为军中出现疫病,加上自己眼疾复发,只能退兵。
第二年,宋朝廷选择让檀道济统领北伐以救援被围攻的滑台,檀道济一路屡战屡胜,但北魏为了阻止其进攻势头,选择城破后烧掉粮草,让檀道济无法以战养战,檀道济因为粮草不济无法继续北上,滑台最终因为弹尽粮绝而陷落。



而檀道济也不得不因为缺粮而班师回朝,甚至有逃兵将军中缺粮的消息告诉了魏军,面对大军袭来的北魏,檀道济用在沙子上盖上米粮并且在夜里点数的方法骗过了魏军,导致魏军以为其粮草充足而逃兵是檀道济放出的诱饵。最终魏军由于惧怕被伏击而没有追击,并且还杀掉了告密的逃兵,使得檀道济全军而返。
檀道济虽然没有能够北伐成功,但依然在班师回朝后得以进位司空。檀道济多年南征北战,建立了大量军功,在朝中也颇具威望,子嗣也颇具才气,最终招来他人的忌惮。由于宋文帝刘义隆身体不好,时常患病,甚至好几次病得非常严重,这使得当时代为执掌朝中大权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刘义隆去世后无人能压制住檀道济,最终在刘义隆又一次病重之时,刘义康鼓动诛杀檀道济,并获得了刘义隆的同意。
结果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一共八人,全都以谋反罪名被处死。檀道济被捕时怒发冲冠,愤然表示“这是你在破坏你自己的万里长城。”檀道济死后,原本因为檀道济的存在而对南侵颇有忌惮的北魏人得知此消息大喜过望,表示南方人已经不足为惧,随后南侵的频率也大幅增加。最终,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因为仓促北伐再次失败,面对反攻到长江边的北魏军队时,感叹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落得如此田地?”可见杀了檀道济,对于南朝宋而言,真就是自毁长城啊,历史教训当警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