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见》中看见

作者: Gwenn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1:49 被阅读0次

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崇拜一个人好久,因为在宋城路12号那个街角的书店邂逅的一本书,从此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人。她不是最美在四月天的民国才女林徽因,也不是那个满腹才情,身处留言之中却隐于世俗之外的张爱玲,于我而言,她们俩,也许是时间的缘故吧,无法被我再用这种世俗的情感给束缚了。我的偶像,她不是个盖世英雄,我也不敢奢望有一天她会驾着七彩祥云来到我面前,然而她一言一行中所折射出的态度、温度与深度,却让我毫无保留地沦陷了。

因为一本《看见》,认识了那个勇于自省、永远任性但绝不人云亦云的柴小静。也许作为一个主持人、一名记者,柴静不是最专业的,但她绝对是最有情的。从《看见》中看见柴静的温度与情怀,责任与态度,也从《看见》中看见了一些用肉眼看不见的延伸,包括那个蠢蠢欲动的自己。

从《看见》中,我看见了另一种人生可能,柴静的,我的。她能够毅然决然地放弃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从南方回到北方,带着中传的录取通知书,刚够用的钱,面目不清的未来和22岁的年纪。而我呢,我也是有梦想的,在不长不短地两年后,在某个招聘会上,我有没有勇气因为贪恋某种东西而毛遂自荐,有没有足够的坚定掌控自己的人生,我不爱说话,甚至很沉默,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我的感受力的蔓延,我想只有用文字才能平衡吧。文字,一直以来,都是我格外看待的东西,我把它看成我安身立命的根基。小时候我说要成为一名画家,现在我很崇拜小时候的那个自己,大可异想天开,不顾未来。可现在,没有时间能够浪费得起了,在一切外界环境和内心的冲突下,一种硬生生地逼迫强使我要么和文字一辈子,要么一辈子都远离文字,可是,没有人能够做到后者不是吗?我知道我必须选择前者。

从《看见》中我看见了何为气质芳华。书香门第,这是柴静给我的第一印象。她浑身散发出的书香气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过渡到清亮的眼眸中,然后执着地贡献给每一个幸运儿。有一种美,无关容貌,然而却远远胜过了容貌。那便是气质,这种弥足珍贵的只能用才华和思想才能填充的抽象符号,只有在生命的偶然与必然,性格的多面与世事的沉浮中才能被刻画地凹凸有致。反观我自己呢,自信心一直都败给了容貌,才有了所谓的自卑;因为胆量慷慨大义的让步才有了畏葸不前的放肆;总是想太多行动太少却借口迷茫没有目标,殊不知,在自己苦恼发泄殆尽之前,未来已悄悄溜走。永远的平底鞋,极爱系着围巾,红的,蓝的,黄的。再普通不过了,却能让人留恋忘返,知道她就是柴静,难道不是气质在作怪吗?

从《看见》中我看见了那个蠢蠢欲动的自己,此刻正在剥茧抽丝,只待一道火苗,便可做飞蛾扑火状,燃起燎原之势。

相关文章

  • 从《看见》中开始看见

    《看见》这本书读完了,好像看见了,又好像没看见。 一直以为《看见》指的是柴静作为记者看见的社会种种,读到后来才觉得...

  • 从《看见》中回忆

    读了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章节是写山西的环境污染,一个生机勃勃,充满自然乐趣的地方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死气沉沉,...

  • 从《看见》中看见

    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崇拜一个人好久,因为在宋城路12号那个街角的书店邂逅的一本书,从此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人。她...

  • 从《看见》中看见

    几年前就想读一读《看见》这本书,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偶然从一位朋友手中借到这本书,反而没有了当...

  • 看见,是从蒙昧中睁开眼 --《看见》

    柴静还在央视做主持的时候,出版了《看见》,这是当年的畅销书,对柴静电视主持风格的争议,延伸到书籍内容本身的争议,甚...

  • 从《看见》中看见的都是自己

    不管怎么样,还是写写东西吧,也不枉我花费的那么多时间和情感。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整本书没有多余的情感,只是仿佛...

  • 从《看见》 里我看见了什么?

    《看见》这本书2012年12月发行,发行一个月,销量破百万,在豆瓣上评分8.8。看完整本书之后,我觉得,值。 这是...

  • 从看见分数到看见孩子

    我校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不仅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并积极尝试部分国家课程校本化,上学期我们开设了“神奇打印——3D打...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看见》中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e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