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是人们对于特定事物/人有着明确的喜恶判断,并由此判断产生的身体/心理变化。
我们的原始情绪为喜、怒、哀、惧,它储存在我们的杏仁核。除了杏仁核,还有什么脑区对于我们情绪负责呢?那是我们的海马体。大家都知道,海马体储存我们的记忆,所以我们的经验、价值判断都是储存在海马体的。为什么海马体跟我们的情绪相关呢?这就是情绪归因理论所提到的了。
情绪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同一生理唤醒,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取决我们的可得信息(生理、认知、经验、外界因素)等等。
比如说,我们都在转角遇到了同一条狗,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会直接被吓瘫软,有人会捡起石头吓走狗,有人会撒腿就跑,有人会走过去抚摸狗等等等等,这些反应实际就取决于我们的价值判断了。
事件(遇到一条狗)→价值判断:狗不会伤害我,狗都好可爱→反应:走过去摸狗
→价值判断:狗会咬人,狗好凶→反应:战、逃、僵等等。
对于一个咨询师而言,当我们坐在咨询室里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来访者倾诉很多生活中的经历和事件。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有头有尾的听故事吗?这个故事是否是真实的?你在听故事的时候要不要再做一个真伪的鉴定?你要跟着故事走吗?
不,我们要做的是跳出来,拥有一个第三视角,悬置在咨询室里,去关注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情的变化,是否来访者所描述的事件/经历(比如与家人幸福相处)是和他的情绪(悲哀或者面无表情)并不一致的?这种差异和不一致,是我们咨询的重要切入点。
另外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当来访者进入到咨询室的时候,必然携带着他的某处伤口,久治不愈。我们要思考,是什么,让历经数年的伤口迟迟不愈合,反而一直流出血来?是什么让来访者一直如此的痛苦?是什么一直在反复撕裂来访者的伤口?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让这个创伤迟迟不愈合的力量来源,拿走它,不再让来访者反复受伤,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愈合。
另外,对于咨询师来说,我们更像是陪伴着来访者走出这段至暗时刻的拐杖和支撑力量,我们绝对不是来访者的人生重塑师,更不是任何人的救世主。当你将自我角色摆在“拯救者”之上时,当来访者并没有接受你的帮助,并没有如你所期望的好转并成长起来时,你可能因为沮丧而转而成为一个“受害者”,甚至因为绝望而转而指责起来访者的不上进不努力不自救不自爱,让自己成为了来访者另外一个“迫害者”。
认知行为疗法的关键在于调整错误认知、教授更好的行为方式。它的切入点必然是从来访者的某些不适用的行为表现开始的。因为认知是无形的,只有具象到具体的行为、情绪反应、言语上,才能将来访者的认知地图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
也就是在与来访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澄清与具体化,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让来访者对自己、环境、未来进行思考,识别并且停止来访者的自动化(负面)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