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原则: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新课标)
低段侧重于评兴趣;中段侧重于习惯、高段侧重于质量(有观点,有依据)
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从悦读到悦读,阅读成就感。
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三个维度,通过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三种路径,运用多种方式,,体现多元主体。
评价三阶段及其对应侧重点如下:(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
自主阅读阶段:兴趣——习惯——生活方式——有品位(四个学段侧重点不一样,评价要落地,就要把四个维度细化,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分享交流阶段:愿意分享,积累语言——乐于分享,迁移运用——走近书中,综合运用方法理解情节人物等重点部分,跳出书籍梳理、赏析、评价、表达——从内容、形象、语言、情感、思路等多角度读懂书籍,梳理、总结、分析作品。
总结反思阶段:我喜欢读书;我愿意分享;我喜欢积累——我养成了读书习惯,阅读数量多,我乐于分享,我能迁移运用,我能得到启示——我能理解书中的人物,我能用合适的方法,我对书籍有自己的想法,我能学以致用的表达——我能读懂一本书,能对整本书就角度分析主题,阅读过程中能自我监控,反思,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经验。
整本书的教学评如何一体化?
课堂教学评价是主渠道,过程性评价为主。例如:完美批注的标准与反馈:关键句画横线,关键词画三角,总结人物特点,写出描写人物的方法,数出数量,及时反馈。多种奖项:完美批注奖,奋起直追奖,善于梳理奖,亲子共读奖……
(因为要做课题阶段汇报稿,今晚的课没有听完,后续继续梳理转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