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也即1858年,曾国藩该是近五十,正在镇压太平天国的繁忙军务中,其子曾纪泽约二十,尚在苦读准备科考之时。
这年六月二十日,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说自己出门在外所写的日记,封在每次的家信中带回家里;二是谈了读书之法,给儿子谆谆教诲;三是叮嘱儿子“科场在即”,要保养身体。
他对儿子讲述了四点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就是阅览,说儿子去年看什么,今年看什么,这类谓之看。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写”者,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希望儿子每日能作楷书一万。
“作”者,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文,要趁着年轻尝试作各种文章。“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另一方面是作人,“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并说这是“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以上读书四法,对今人研学修身来讲,仍然极具借鉴意义。这里面,有个人的重学之道,有教子的方法之谈,有殷殷的期望之情,包含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其子曾纪泽,才学超群,学贯中西,后来成为清代著名的外交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这应该就是曾国藩教子的成功案例了。
特此小记,以励己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