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791
猫叔的第二堂创业课又是干货满满,写写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点——以教为学。
如果你对某个主题特感兴趣,你要备一堂课,告诉自己,一个月之后我要讲一节课3小时,每研究一个主题,都要求自己出一堂课。这个方法被猫叔称为“备课式学习法”。
我们常有这种体会,听完一场演讲,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恨不得马上列个宏伟计划,践行学到的精华,走上人生巅峰。可起步时却不如从何开始,如果这时有人说:“看你这么激动,给我讲讲你刚听到的内容呗。”我们甚至无法复述超过5分钟。
《知识的错觉》道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自以为掌握了信息,实际上掌握的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信息的收集是熵增,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是熵减。所以正确的学习方式是建立联系,用线索把脑中杂乱的知识点串起来,排序、编码,需要的时候才能马上检索调用,这正是教的意义所在。
大脑像屋子,我们每天不停往屋里搬东西,新的压住旧的,因为是随机摆放,要找某个物件时,根本不知道在哪,而“教”是整理房间,将物品归位,这样即使是一根针,我们也能迅速找到。
读书营有100场分享,每场听下来都让人热血沸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8月份我的工作发生变动,原有任务外增加了人力资源模块,其中一项内容是给新员工上课,讲企业文化和职业发展。接到任务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于是我挑出几堂与职场、成长相关的分享反复听,写逐字稿,每听一遍都有新收获,第一遍原速,第二遍1.5倍,第三遍2倍,可惜千聊最多就2倍,得到app有3倍速。
新员工分三批到,我的课也讲了三次,第一次勉强撑下来,反响平平,第二次没人玩手机了,算是进步,第三次上完课,大家还互动了一会儿,气氛比前两次好了很多。
吴伯凡说,真正有效的“格物致知”,不仅仅是放置,而是格斗,在冲突和博弈中,找到真正有效的认知。
以教为学,输入时高度专注,精准搜索,输出时有即时反馈,为产品迭代提供方向,这才是学习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