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的是,我也暖过人的心。那些自己说过的话,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影响。
去年七月份来到闽院,和郑学长一起考研。那时候,他很有压力,耿耿于怀刚过去的复试失利。我其实也为他感到可惜,但更多的,我不会再多提过去。过去毕竟是死的,现在才是鲜活的,未来才是可期待的。
我刚到福州的时候,在他的住所过渡了三四天。白天我忙着搬书进自习室,开始复习,也一边抽时间去看学校附近的民房。因此,就在学长的租房里过渡了几天。
那三四个晚上,真的是很美好的时光。忙了一天的我们,关上灯,不管得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互相宽解着内心的紧张,焦虑,和几许对未知的彷徨。
那时候,他纠结得最多的是复试的事情,而我则是关于择校的。我们一连交流了很多次,一次往往大半个小时,十一点躺下,往往说到零点过后才彼此打住话题。我们不记得说了多少遍,也不记得同样的话说了多少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不断的说当中,我们心里越来越坚定了某种神圣的东西:对未来,对风险进一步通盘考虑后的淡定,和由此所做出的选择。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特别是在考研这场惨烈的争夺之中。那几天,我们说了很多很多,我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也慢慢一点点清晰了方向。学长的话,我不晓得他当时的心境,但我也相信,他是有在改变的。
昨天,他写了一篇成功上岸浙工商的经验贴,我很仔细地看完了,真心为他高兴,开心!他比我不容易,压力也比我大,他上岸,对于我而言,是一份榜样,也是一份自信。
从他身上,印证了这样一句话,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境遇的,只要你不轻易妥协。年龄,现实的压力,同样是可以压制和转移的,只要你能对理想“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经验贴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我都没完全从考研复试的失利中走出来,直到一个专升本的学弟bqy的到来,才为我打开了心结。”
看到这句话,我内心很是温暖,也很是讶异,欣喜的是自己的一些话,一点交流,一份建议,可以在无形和无意中化解别人的心结,平复其心态,使之不断地笃定前行。
高兴之余,我更多的是感动。其实,每一场遇见,都是命运神奇的安排。我和学长相识于2018年我的毕业季。那时候,我刚调剂考上云南民大,在另一个研友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
很他的相识,以及后来的互帮互助,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之感。我和他,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却有着相近的际遇和痛点。我们都面临着相似的关于考研的压力和焦灼。遇见他,真好!至少,让我不会轻易的放弃。按理说,他压力比我大,他能行,能上,我也可以!
当然,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管用的金玉良言,或者所谓的金科玉律,可以很顺利地暖了人心,解了心结。我想,更多的是推心置腹,是诚恳待人,是设身处地地为人提建议,换位思考,交流看法。我觉得,这比摆一堆大道理强多了。
愿我们都在这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既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