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简书电影
《华盛顿邮报》为我们诠释的媒体使命和女性平权

《华盛顿邮报》为我们诠释的媒体使命和女性平权

作者: 苏瑾七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09:42 被阅读11次

文|苏瑾七

这部电影看完有几天了,一直未提笔。欠下的功课始终是要还的,拖的越久,越与心中想要的背道而驰,到那时再想写出来一篇激情四溢的影评、恐怕要重看一遍。

这是一部讲述媒体人正义感的影片,同时通过从《华盛顿邮报》的第一发行人凯·格雷厄的女性领导者视角的切入,为我们重现了女性被压抑、歧视的历史、以及女性在职场上奋斗的艰难与不易。

~ 1 ~

媒体应该为谁服务

生活在20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它给了我们太多的言论自由,包括现在盛极一时的自媒体人,之所以能动动手指坐拥几万粉丝,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年代。

影片《华盛顿邮报》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没有自媒体,甚至主流媒体、报纸的言论也要服从政治。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越南战争从1955年打到1966年,十年深陷战争泥潭,这背后的荒谬,促成了“美国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泄密案”的爆发。

因为缺乏监督和约束,美国政府如同泄密人丹疲劳驾驶的父亲一样,在错误的道路上不肯回头,丹强烈的感受到,在当政人员的错误坚持下,美国将陷入更大的悲剧,于是他挺身而出,决定泄密。

关于越南和美国的关系,以及战争背后的真相,《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都拿到了相关的机密报告。《纽约时报》先发稿,很快被镇压,并被禁止继续发稿。

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媒体人,是选择自由、公正、真实,还是为了生存继续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至所有百姓,和无辜被卷入战场的年轻人于不顾,究竟要不要发表这份报告,成为影片描述的焦点。

“新闻应该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统治者”这是影片最终为我们抛出的核心观点。媒体人最后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十分不易。他们冒着的是被告上法庭,倾家荡产、失业坐牢的风险,最后勇敢的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边。

今天的媒体人是一种什么姿态,或者说不单是媒体人,这个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做一些什么事情?有几个人是在为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的到来、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正义而奋斗着的?除了为了谋生存、为了赚钱,有多少人在意自己从事的行业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影片中表现的一群中年油腻的大叔们,对是否发表报道,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那些鸡飞狗跳,小我第一的场景真是描绘的惟妙惟肖。正如目前热播的《创业时代》里的洛菲斯老板彭学武一样,资本运作,考虑的只是钱。只有那些理想主义的傻瓜,才会像剧中的郭鑫年一样,守着自己理想去坚持。

最后被告上法庭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获胜了,法庭裁判6比3,宣告他们无罪。然而现实社会,或者说当今社会,为了正义、为了理想的坚持最终恐怕都被现实啪啪打脸,谁丢了活下去的资本,都只能向血淋淋的现实低头,理想恐怕也要靠边站。

所以我们需要《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影片,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精神,是这个社会各行各业最缺少的良心和正能量。

~ 2 ~

女性职人应该被致敬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普遍的鼓励和认可女性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参与到职场竞争中来。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依然是一个男权集中的社会,女性在商界根本没有地位。即使是像凯·格雷厄这样的报社女老板,在男人们的眼中,她只不过是一个不懂生意、不懂资本、不配坐在这个位置指点江山的傀儡。如果不是她丈夫抑郁症自杀,根本不可能由她,一个女人来掌管华盛顿邮报的生死。在男人们的眼中,她什么都不懂,只配去做背后的女人,只配做一个交际花,只配去相夫教子。

当凯·格雷厄到政商友人家晚餐之时,男人们聊到政治的时候,女人仿佛接到信号一般,纷纷离席,到另一个房间家长里短,让男人继续在饭桌前滔滔不绝。而作为华盛顿邮报的女老板,本应该留在饭桌上和一群男人高谈阔论,但当时的社会氛围没办法让她从容的留下,她只能识相的和太太们到另一个房间。

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被认可、不被支持的背景之下,凯·格雷厄艰难前行。

她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不要让家族企业毁在自己的手上,并且要让它在自己的手上继续发扬光大。在这样巨大的家族、企业、社会的多方压力之下,在面临是否发布密报,是保全自己、保全企业还是彰显正义的关键时刻,她用颤抖的手拿着话筒,却用坚定的语气说出去了那句“Let’s go it.”

在一群自私自利的男人们为了小我计算着利益得失,不断的拖她后退的时候,她干冒进监狱的风险,坚持发行,彰显使命与正义。这是她作为一个出版人,一个报社老板娘、一个女性在商界的高光时刻,她用自己的良知与果敢证明了女性的伟大。

影片最感人的地方,莫过于它将一个女人,被事业被现实逼着变坚强描绘的丝丝入扣,深入人心。女人不像男人,不是天生坚强。但是女人一旦背负了使命和责任,比男人更有立场、更加坚定。

除此之外,她们身上还闪烁着男人们没有的母性光辉、那份包容与爱,正是导演斯皮尔伯格要展现给观众、要证明给世人的,女性的伟大。

本片的女主凯·格雷厄的扮演者梅姨也正一个如角色般伟大的人物。她几乎可以称为是本色出演。梅姨捍卫女权主义,甚至在金球奖颁奖礼上,直言不讳自己的政治倾向,公开指责现任美国总统的不是。

女性平权时代的来临,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一个主张。在女性引流潮流的今天,甚至她们可以在职场的中流砥柱中发挥了比男人们更稳定和持久的力量。连马云大大都说,我的公司70%以上的员工都是女性员工,因为是她们细腻的触觉和视角,让我们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她们是伟大的。

~ 3 ~

这个社会应该多些正能量

片中汤姆·汉克斯扮演的本·布莱德利,作为报社总编,一直坚持要将这件事发表出来。他在影片中表现出的职场人的冲劲、和跨越了年龄的对事业的热情让他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那场他跑去凯·格雷厄的家中,与她剖析时局、掏心掏肺的戏码,被称为是年度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除此以外,剧中华盛顿邮报的一群编辑、记者,在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后,通宵达旦在本的家中编辑新闻,等待着发行人的指令,那些激动人心又荡气回肠的场面,无不表现出坚守岗位、捍卫职责的报业人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勇气。

影片中这些镜头体现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报业精神,更是一种社会应该传递出的正能量。他们除了本职工作,除了谋生以外,他们有更崇高的心灵追求,因此他们的形象变得异常高大。

在看到他们面对危机、面对棘手的新闻表现出的敏锐与勇气、那惊人的判断力和一连串专业到位的处理手法,让我们也燃烧起心中的一把火。

人活着,不仅仅是要为了糊口、为了钱疲于奔命。我们都希望被认可、被肯定,都希望闪耀出人性中属于自己的光芒。影片所传递的启发应该引起各行各业的反思。究竟什么是事业的初心,究竟要如何更好的奉献社会,践行自己的承诺与责任?

如果每个行业都能把初心、把使命和责任放在第一要位,那么这个社会应该会变得更好,这个世界也不再是个烂人间。

以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盛顿邮报》为我们诠释的媒体使命和女性平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ui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