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篇文章开始,决定将过往的一些想法做一个梳理,期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不求影响他人,而惟愿能有机会成为众人在迷茫之际可以借力的一根绳,一只手,一把梯,一支拐,如能有一人真如此使用了这些想法,便不胜荣幸以及倍感开心。
第一篇就写写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每一次工作的更换,都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总有一段需要适应的时期,但走出去,便如《桃花源记》中描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个不可逾越的过程,是否能更加生动、丰富、愉悦,便是我们今天可以探讨的话题。
我们从可能遇到的问题入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事可做怎么办?
这是很多人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会遇到的问题,其中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会更有困惑,以至于在工位上一坐就是一天,并且不知道这个过程要持续多久,由此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无外乎管理。要不就是企业的岗位分工尚不明确,要不就是给你安排工作的领导比较难建立信任。
在这个时候,主动去要找能做的事,其实也很难实现效果,因为如果有能做的事,早就给你做了,过去我们在老国企,实在啥都没得做,还可以端茶倒水打扫卫生,至少让人感觉眼里有活,现在这些都外包了,就比较难找到打发时间的事儿了。
这个时候要秉承的心态是“既来之,则安之”。我已经进入这个企业了,便是企业的一员,对于一个新加入企业的人来说,了解企业也是必要的工作。
了解什么呢?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架构以及所在部门的位置、部门的岗位职责、管理机制、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历史都是可以去了解的。这种了解并非看过即可,而是要带有一些思考和联系。比如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历史的关系,部门的管理机制和岗位职责的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组织架构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主动去获取,通过与同事的交流,查阅资料、网站等方式,等了解了这些,也就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从而知道自己可以从什么开始做起了。
这个时候再去跟主管领导沟通,听听他的想法,就可以有计划的动起来了,你知道,有些领导其实也没想明白让你做什么,这样反而是帮他解决了困惑。
事情太多做不过来怎么办?
现在更多的人进入企业不是感慨没事做,而是事情太多做不过来。这个岗位的上一位员工离职了,最后一个月基本属于停滞状态,很多事情都积压到当下,使得件件都是急事,要求马上上手,相关协作部门一看到有人来,眼睛都绿了,各种催促的邮件像雪花一样发了过来,应接不暇。
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这个情况下,去排优先级?刚到公司,你说你把哪件事情放到后面做呢?哪件事情跟自己本职工作都有关系,领导也没明确交代自己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自己就排了优先级,不经意间可能就给同事造成了不好的印象。全部都赶出来?且不说是不是能做到,但至少人生地不熟,很多内容还需要和同事沟通,才能知道前因后果,否则赶出来了,也不见得能够得到认同,真是进退皆为难。
这个时候的心态要调整到一个合理的预期。对于压在身上的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来说,肯定是都要抓紧做完的。一般来说,同事们对你的催促,不是因为对你期望高,而仅仅是对这个岗位有人了可以解决他的问题期望比较高,千万不要误解,他们还不了解你,并不会对你有过高期望。所以,重点在于解决这件事,他们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比你还要了解和专业,你抱着就是要抓紧解决的态度,他们比你着急,会给你提出很多建议,而这就会事半功倍。同时,也要清楚的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哪一天跟你协作的同事不是这么着急了,可能也就没有耐心向你分享他的经验了。
第二个是对于想要抓紧做完这件事情的态度怎么体现出来,这一点很重要,你要让大家看到你的决心,因为我说句实话,刚开始到一个新的工作,你是不是真的能在要求时间内就完成这些工作其实是不一定的,但是绝对不能让人一开始就对你有一个“又没能力,又不肯努力”的印象,你表现出就是要做完的态度,大家也会有所收敛,于是一个相对之前宽松一点的环境就逐渐形成了,同时大家在相互谅解中又培养了默契,这是何乐而不为的好事,你并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但通过这样的表达,空间就出来了。
同事有小圈子,融不进去怎么办?
刚刚加入一个新的团队,特别是这个团队过去一直很稳定,周围的同事都认识很久了,自己也想和他们打成一片,但他们有固定的话题、梗和特定称谓,插不上嘴。本来想通过吃饭打成一片,但现在没食堂了,他们又都自己带饭,没辙啊。
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硬插嘴?结果聊了几句,一不小心把话题岔开了,搞得大家挺扫兴。不说话光听?结果大家以为你挺内向,不愿意聊天。真是矛盾啊。
一般来说,一个团队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大家都趋于稳定,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聊天便是维系这基础的。但是在一个聊天的群体里,各人是有性格差异的,有的人常年是话题的发起者,有的人是话题的回答者,还有人负责起哄和有一搭没一搭的接茬,想加入对话怎么办?
要从话题的发起者入手,因为这样的人一般都愿意和人聊,不会带有太多的边界,所以,观察谁是发起者很重要,一般来说有个一两天就能发现了,然后跟发起者有一些简单的交流,主要是要把自己的一些特征和情况,比如兴趣、爱好、特长、家乡等等让其知悉,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给他制造话题提供素材,一方面如果这个话题真跟自己有关,则作为回答者,可以在一次聊天中迅速与所有人有交流的机会,这个比插话好得多,因为插话的时候,与人交集不多,万一插到一个寡言少语的人后面,就容易冷场。
与同事理念格格不入怎么办?
这个很容易遇到,你觉得重要的事他觉得不重要,你觉得这个事情要这么做他觉得不对,你的努力他不在乎,他的态度你不理解,总之就是感觉这个人跟自己价值观不太一样。
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就是要让他接受?他可比你资格老,早一天来也是老员工,你一个刚来的就要挑战,别说你是平级,就是新来的领导也不能这样啊。我行我素继续往下做?那也得做得下去才行啊,这个事情就是要两头配合的,人家不配合,你越做越累,领导觉得你效率低,这还是在人家不给你使绊子的情况下。
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一个是要了解一件事,由于环境的变化,其实过去你所谓的标准答案是不一定成立的,在企业无对错可言,一个企业的员工理论上如果都能发挥70%的能力,这个企业已经很了不起了,让大家齐心协力发挥作用把事情做好最重要。跟同事找共同认同的东西很重要,大家并不是完全分歧的,在一个点上有分歧不代表所有都有分歧,先把没有分歧的做下去,有分歧的放一放。而且做的这个过程最好是在原来的分工之外增加更多讨论,哪怕你觉得很简单,也要讨论,这样能够让大家充分提出想法,一方面能够找到更多的共同点,一方面即便分歧多了也能知道是为什么,有时候在一个点上的坚持可能原因并不在此,挖着挖着就能挖出来。
至于价值观不同这个事,首先企业是一个效率组织,在这个效率组织中,其实价值观并不是主要的考量指标,或者说对价值观的要求并不十分具体,所以一定存在很多不同价值观的人,但是大家对于把工作做好提高效率这个需求是一致的。反省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助于帮大家都提高效率,还是仅仅提高了自己的效率,这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以提高自己工作效率为目的,却让别人降低了效率,这个事情必然会遭来反对,但反对往往无法从效率这件事上来说,因为可能站不住脚,所以就会有来自价值观的反驳和冲突。
工作后发现和自己预期落差很大怎么办?
一开始满心憧憬进到一个新公司新岗位,对自己也有很多规划,热情也很饱满,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得到提高,学习很多新东西,并且实现很多想法,结果干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在一个被框定的很小的范围内工作着,想了解的东西没机会接触,每天重复一些事务性工作,甚至连学习都没精力。
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强行去了解自己分工以外的东西?结果被同事认定为多管闲事,得了几个白眼,而且也增加了隔阂。向领导提出换岗位?拜托,刚干了几天啊,这就不耐烦了?
其实有时候可能是我们的思维局限了我们,让我们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就是在一个公司只能通过工作关系接触到自己想学习的东西。其实渠道太多了,企业的主体是人,掌握知识和经验的都是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人身上去了解的,和人的交流就不限于工作关系了,可以以各种方式开始交流。我原来在国企的时候部门间流动性不高,典型的职能型组织,每个人接触的内容也是有限,结果因为在吸烟点抽烟认识了很多不同部门的朋友,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的很多地方有了解。
其次是学习这个事儿。你最好的学习榜样,就是你身边的老同事们,他们和你有很多共同语言,还记得那个喜欢制造话题的同事吗?相信我,他可能也是对整个企业了解得比较多的同事。一般每个企业都有这样的人,他们虽然转于某一岗位,但对企业的其它业务也是略有了解,虽然都不精,但是对于新人来说,就开启了一扇门。同时,他还会给你带来很多来自不同部门的消息,这就为你接触不同部门的人带来了话题,所以从自己身边挖掘价值是很重要的。
如何开启一段新的工作稀稀拉拉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地说了这么多,开启一段新的工作旅程是很有意思的体验,俗话说“三岁看老”,最初的那段经历,也就奠定了未来的基础,开好这个头,在后来的过程中会越发觉得有乐趣,因势利导,一定可以实现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期望和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