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23621/a411fe276d39d3c4.jpg)
余华曾说过:“二十多年前我开始阅读川端康成的小说时,就被他细腻的叙述深深地吸引了。他的作品我都购买两份,一份保藏起来,另一份放在枕边阅读。川端康成的作品笼罩了我起初三年多的写作。”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人物,是日本“新感觉派”的领军人,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最近有幸品读他的书,在他的书中我找寻到那种细腻的叙述,并为之深深感动。
这本《花未眠》是川端康成的散文集。在本书的译后记里写“要正确理解一个作家的审美情趣,最好阅读他的散文创作”,深以为然。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流泻,他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对风景人物、人生和艺术的美好感悟。
一、“岚山一直是美丽的大自然,一直是美丽的,不过这种美丽只是有时被某些人发现罢了。”
夜间四时醒来,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在凌晨四点醒来,看到海棠花怒放,作者由这一景象由感而发。海棠花昼夜开放,绽放生命,凄艳无比。川端康成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但人感觉的美是有限的。”人对美的感悟是通过认真观察自然所得。
与美邂逅、与美亲近本是能轻易达到的事,现在的人却很少能达到凝神注视,常与美的事物擦肩而过。
一幅绘画,一件青铜雕刻无不是认真观察的结果,欣赏每一天的落日晚霞,从一草一木中汲取美的力量,看懂一朵花开,便能懂得生命的可贵,珍惜与美丽相遇的缘分。
二、“我的人生有着各种各样的际遇,不正是得益于孤儿的缘故吗?”
这句话出自《往事漫忆》一文,此文是作者对往事的追忆。
川端康成幼年父母双亡,后来她的姐姐和祖父母又相继过世,他孤独一人被舅父家人收养。他一生多旅行,加之年少的遭遇,逐渐养成感伤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了他特有的文学底色,他的很多小说里都有淡淡的哀愁。
身边的文友也有很多出身社会底层,最终靠自身的努力逆袭成功。出生七十年代的赵美萍老师,从小丧父,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她砸过石头,在餐馆打过工,在流水线上做过工人……可这些苦难并没有打倒她,她凭借着坚强的生命力扛起家庭重负,并被大型期刊《知音》破格录用为编辑,现为旅美作家,出版自传《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她称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在苦难面前,她从不逃避,因此在她的文字里有拼搏的力量,激励着读者勇敢面对困难。
怎么看待曾经的痛苦,就有怎样的人生。从苦难中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战胜一切。
三、“东京的乡下一点儿也不开放,而且格外瘦弱。但是,在伊豆生活似乎相当快乐。”
知道伊豆,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伊豆的舞女》,这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他在小说中写出“我”与舞女小熏没有结果的爱情,更让观众认识了伊豆半岛。
《伊豆姑娘》描绘出一群纯朴自然的伊豆女性。
“在伊豆生活似乎相当快乐”,伊豆的姑娘说话音调单纯,给人愉快的感觉。
伊豆的姑娘对外人温和,可以蹲在外人面前,没完没了地唠家常;没有排外情绪,和朝鲜妇女学习朝鲜语;和东京的女子比,伊豆乡间女子多了一份自然。
不娇柔,不造作,不世故,正是伊豆姑娘,正是高山大海原野养育的女儿。
川端康成说过:“即使靠一支笔沦落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经无法和文学分开。”了解作者,要先从他的作品入手。
读《花未眠》,重新认识多愁善感的川端康成,在他细腻的文学里,与美相遇,来一场美好的心灵之旅。
22年度写作营第207篇 1336字 累计346384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