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了30岁,警惕“糖中毒”

过了30岁,警惕“糖中毒”

作者: 妮可儿_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13:13 被阅读0次

明明不饿,却还是想吃东西?

餐后总也体验不到满足感?

看到食物、闻到香味就忍不住想吃?

如果你正在这被这些问题困扰,那么说明你已经糖中毒了。因为这些都是糖中毒的表现。

1.现象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不吃甜食”就好了,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食物,都可能让人身陷“糖中毒”而不自知。糖中毒的大脑,处于不由自主地想摄入米饭和面类食物等碳水化合物、甜饮料、零食的状态,所以肥胖、疾病才会与我们如影随形。

40多年来,有糖尿病专家,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接诊了超过10万名患者。糖尿病和“糖分摄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糖分是一种比你想象的要可怕得多的物质。即使没有换到糖尿病的健康人也很容易对糖分上瘾。

而且糖分不仅会导致你发胖,还会在不知不觉中严重损害你的健康。对于现代人来说,最想避免的疾病就是癌症吧。不仅是癌症,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肾病、阿尔兹海默症等重大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糖中毒。

2.环境

现代社会,想对糖不瘾都很难。

这在医学术语中被称为“依赖症”。依赖症包括戒不掉的药物、糖分、酒精等东西的“物质依赖”,以及戒不掉的购物、上网,赌博等行为的“过程依赖”。

这些的根源都是“大脑无法忘记快感”。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碰ipad,他很清楚世界各地的客户之所以痴迷于ipad,是因为他具有成瘾性。

食品也是一样的。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赋予食物过多的吸引力,就会让食品具有成瘾性,因此,不仅是碳酸饮料,在我们身边“为了吸引人而加入过多糖分的东西”比比皆是。

果汁、罐装咖啡、运动饮料等饮料就是如此。固体物质里也全是糖分。去便利店稍微看一下,罗列的都是各种零食、点心、速食食品等等,它们的调味料,都是以糖为基底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对糖上瘾,是很难的。

3.结果

大概20多年前,日本的媒体曾经大肆报道“在美国,肥胖的人无法出人头地”这一新闻。美国人断言:“连自己的体重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可能管理好别人”。这个推理看起来相当有说服力,即使是在日本商界,人们也会觉得肥胖很丢脸。

这不是过去才有的现象,现在肥胖的人仍然被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被认为是“无法管理好自己的人”。

但是,糖中毒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这个论断是有问题的。

肥胖的人并不是简单的不知克制、吃得很多、而是因为大脑中了“糖毒”,处于不由自主地摄取糖分的境地。肥胖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他们只是糖中毒的受害者。

他们从小生活在多糖的环境中,这不是他们可以选择的。

事实上,在很多公司中,不论是创始人,还是企业高管,他们中超重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因为,糖分不仅仅是指含糖的甜食等,也包括米饭、面类食物等碳水化合物,这才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这样的饮食环境下,他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不由自主就想吃”的大脑。没有人是为了胖而胖的。

他们也运动,也控制饮食,但是他们在多糖环境中长大,他们的饮食平衡已经打破。毕竟控制饮食只是一时的,只要他们体重有些好转,然后恢复之前的饮食,他们很快就会胖回去。

糖中毒可能不会像毒瘾那样给周围的人带去麻烦。但是,在自己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就成了重度患者,甚至还因此得了极其严重的病,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比比皆是。

这是我们要警惕糖中毒的根本原因。

总结一下,糖中毒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的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那么只能是你的饮食出了问题,而不是你的基因有什么问题。调整饮食结构和比例,才是你要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 糖中毒

    关于糖中毒的问题,这里边有自检的方法,可以让大家测一下,你们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糖中毒。有这么几个指标,问大家一些问...

  • 煤气中毒-1

    煤气中毒-1 又到了生火取暖的季节。警惕煤气中毒是很多居住平房的家庭应当防犯之事。因为每年都有悲剧发生。 我90年...

  • 木薯

    亚麻配糖体,在胃酸作用下变成氢氰酸,使人中毒。

  • 我是糖中毒了吗

    最近的两个多月,我胖了八斤!关键是饮食行为很诡异:除了每天正常的三餐,还会额外的想吃甜食,比如奶茶、巧克力、奶油蛋...

  • “糖中毒”比吸烟更可怕!给你几点实用建议

    糖对我们总是一种诱惑,但它的危害不应低估就是这样。 糖从哪里来? 卫生部北京医院的张健指出,糖中毒是由山谷的精炼造...

  • 廖诗琳:警惕!隐蔽的糖尿病致病源——生活中“游离糖”的各种形态

    警惕!隐蔽的糖尿病致病源——生活中“游离糖”的各种形态 游离糖的危害 对于大多数的糖友,都知道甜的东西不能吃。从营...

  • 浅谈结核

    结核,一个常见的字样,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以上,伴有全身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就要警惕...

  • 凉拌或油炸四季豆易中毒,教你4个烹饪小技巧!

    四季豆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但因为食用四季豆中毒的新闻却时有发生。那么如何烹饪四季豆才安全呢? 警惕四季豆2种易中毒...

  • 吃海鲜,警惕副溶性弧菌中毒

    海鲜(Seafood)又称海产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这些海产等等。海鲜因味道鲜美...

  • 《饮食术》自我体会

    《饮食术》中说到,糖中毒的概念,一切疾病追根溯源都与血糖浓度有关,糖是被全部吸收的,脂肪会被代谢,食用摄入的胆固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了30岁,警惕“糖中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r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