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上,老师让贝贝回答问题,可是她的发音不好,心里打鼓。果不其然,当她用蹩脚的发音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同学们哄堂大笑。
从那开始,贝贝不但更不爱学英语了,还不爱和同学们玩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萌萌是个7岁的男孩,平时活泼好动,最近学会了游泳,非常喜欢。一天在游泳时他不小心呛了水,从此之后,他就再也不爱游泳了。
很多在大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事,我们不能低估这些小事带给孩子的心理影响,如果不抚平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长久下去将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产生消极影响。
一、显性记忆和内隐记忆
孩子受挫后之所以不敢再尝试,主要是因为相应事件给孩子带来了不良记忆,要搞清楚如何摆脱这些带来不良影响的记忆,我们首先要区分记忆类型。
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其经典著作《全脑教养法》一书中,将人的记忆分为两种类型:显性记忆和内隐记忆。
简单来理解,显性记忆就是表面记忆,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记忆,而内隐记忆是我们觉察不到的记忆,它潜藏在行为深处,慢慢会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对我们的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意识到事件带给我们的表层记忆,比如英语课上被同学嘲笑的场景和画面,但是这件事的内隐记忆是由此带来深深的羞恼和气愤。
他会创建"我不喜欢英语,我学不好英语"这种心理模式,更极端的例子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次痛苦的经历被写成内隐记忆刻进大脑,一个类似的场景就会让这个人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触发这段痛苦的经历,也就是为什么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很多内隐记忆不被有效处理就会变成潜意识,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果小时候我们能被父母全然地接纳和爱着,那些被关爱的温暖记忆就会刻进潜意识中,长大之后的我们也会用充满爱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但是,如果小时候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些痛苦的内隐记忆也会慢慢变成我们的潜意识,成年之后我们也很难全然敞开地去爱别人,很难和他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二、用复述法帮孩子整合不良回忆,消除不安
那么当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进入了孩子的记忆,家长应该如何做来帮助孩子整合记忆,消除不良影响呢?
丹尼尔·西格尔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复述法,也可以称为"讲故事",当然这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讲故事,这里是指描述事物、复述事件。
孩子对某一事物或者事件的恐惧,会随着一遍遍描述事物、陈述事件,而慢慢淡化。
恐惧属于情绪,是右脑掌管的;而语言属于逻辑,是左脑掌管。如果我们被右脑掌管,那么就会一直沉浸在某种情绪中,这种时候我们需要有效唤醒我们的左脑,让理智归位。
而不断用语言复述事件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启动左脑,这样孩子就可以慢慢从右脑的情绪中抽离,他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恐惧。左脑的逻辑会促使孩子更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最终才能慢慢放下对它的恐惧。
有时候我们安慰别人时会说"你有什么不高兴的,说出来就好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是有道理的。
这就是"讲故事"起作用的原理。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经典电影《心灵捕手》,影片中威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也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但是他在数学方面却有着过人的天赋。
小时候他经历了很多次的虐待,这带给他极大的痛苦,这些都变成了内隐记忆根植在他的内心里。他渴望亲密和爱,可是又惧怕会受到伤害,为了不再受伤,他放弃了一切尝试,将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一切亲密关系。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教授蓝勃和心理学家尚恩,他们不忍看着天才沉沦,想尽办法帮助他。
但是威尔一直防备地拒绝,好在尚恩没有放弃,他包容温暖地靠近威尔,最终在一次治疗中,尚恩用轻柔却直抵人心的温柔语调连续说"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终于把威尔的心门打开,他崩溃大哭。
直到这时他才完全放下心中的戒备,敞开心扉真诚地与尚恩交流,他终于敢于直面过去的那些恐惧,勇敢地复述那些过程,最终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三、打开"记忆播放器",将"遥控器"交给孩子
当你发现孩子对于某件事情心怀恐惧,已经不敢再尝试时,你可以引导他打开内在的"记忆播放器",让他自己复述那件让自己恐惧的事。
但是这个过程中不能逼迫他,你将"遥控器"放置在孩子手中,他想继续就继续,想停止就停止,可以快进也可以倒退,可以跳过某些片段,也可以在某些片段做更多停留。
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对于回忆本身拥有更多掌控感,他才不会惧怕这个回忆的过程,也才能更配合。
用书中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来讲述你就会更容易理解。
明明和杭杭是好朋友,一天两个人在公园里玩耍时,争抢一把小刀来削木头,但是这时候危险出现了,明明在抢夺的过程中扎伤了腿,流了很多血,被120给拉走了。
经过简单的包扎,明明很快就没有大碍,但是在家等消息的杭杭却超级痛苦,他无法原谅自己跟小伙伴争夺玩具,伤害了自己的朋友。
三个月后上木工课,杭杭拒绝上课,当孩子的反应看上去反常、不合理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某一段内隐记忆给孩子建立了某种心理模式。敏锐的爸爸觉得这很可能和三个月前的那件事有关,接着爸爸用复述法来帮助杭杭。
爸爸温柔地问杭杭:"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上木工课吗?"
"最近学校太忙了。"杭杭说。
"我知道你很忙,但是我不认为不仅如此。我们再谈谈那天公园的事吧!"
杭杭脸上再次露出恐惧"爸爸,事情过去很久了,没必要再提了。"
接着爸爸告诉杭杭,他们可以像放电影一样,把那天的事情再重演一遍,但是遥控器在杭杭那里,他什么时候想停就停,可以快进也可以慢放,决定权在他。
果然,到了明明受伤的部分,杭杭喊了暂停。他们直接跳到了明明到医院的部分。爸爸告诉杭杭,明明的伤势很轻,简单包扎一下就好了,现在明明早就康复了,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很好。
但是不论爸爸怎么强调这件事的结果是好的,杭杭还是无法全盘接受。接着,爸爸又陪着杭杭回顾了这件事中最令人痛苦的部分,也就是明明受伤的过程,小强喊了好几次暂停。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着急,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做心理调适,最终小强复述完了整个事件。到他们讲到最终圆满结束的部分时,小明明显轻松了很多。
接下来的几周,他们又一次复述了这个故事,虽然看见刀子杭杭孩子还是会紧张,但是他的内隐记忆慢慢被整合进了外显记忆,最终他克服了恐惧,又可以高高兴兴去上木工课了。
当孩子被不良记忆困扰时,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孩子用复述法来克服不安和恐惧,找回曾经的开心与快乐。这个方法被无数次证明,真实有效。
结语:
做父母的我们需要时刻谨记,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要低估一些看似的小事对孩子的伤害,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助他们走出不安,摆脱恐惧,是我们每个家长的责任。
我是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曾在电视台做记者6年,多平台签约作者,千万级爆文创作者,带领2000+学员精进阅读和写作。
点赞关注,评论区评论“我是你粉丝”,即可收到我为你准备的超值礼物:1000本电子书、600句金句卡和8000字创业复盘。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