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想法婚姻育儿
如何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如何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作者: 青橙wang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6:35 被阅读24次

一、赏识教育的误区

前几天,我家大宝形成了一个习惯,看到我将把妹妹换下的尿布放地上,他就会捡起来找垃圾桶扔进去。

看到这里,朋友们会不会为他的这一行为点赞呢?开始我也在心里默默地高兴。

但是,今天发生了一幕,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赏识方式,是不是存在问题了?

中午,我像往常一样给妹妹换完纸尿裤包好放地上,然后给她穿衣服。大宝路过自觉地弯腰捡起纸尿裤就朝垃圾桶走去。走到垃圾桶旁边,将纸尿裤高高地举着手里,对着我不停地“嗯嗯”,示意我们快看,他要扔了。

当时我假装没注意,本想着减少在同一件事情上的过度夸奖,形成精神上的依赖。只见他又拿着纸尿裤跑回来,用力地拽我的衣服。指着垃圾桶的方向,意思是,看,我要扔垃圾了,快夸我。

显然,大宝在做这件事情时的行动力是向外求的。当他的行为没被看见,或者没得到我们的表扬时,就会失去了这个动力。那后来我是怎么操作的呢,这部分将在第三部分呈现给大家。

据我了解,我家大宝这事并非特例。最近听到很多家长表示,育儿书里都说表扬、鼓励、赏识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所以我一直都用赏识教育来教育我的孩子。但现实是,小家伙们遇事一旦做不好,就表现得烦燥,显得更加没有自信。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赏识依赖。当你不表扬他,他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自我价值感低,做事情动力不足。

为什么这个赏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是使得其反呢?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宝贝儿,你最棒啦,妈妈知道你是一个坚强、爱学习的好孩子。不舒服,还能坚持去学校,老师同学知道都一定会夸你的。”

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听到妈妈这样的表扬会有什么感受呢?

他会不会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夸赞而去学校?

他会不会为了成为妈妈眼中的好孩子而去学校?

他会有动力主动去学校吗?

很明显,这种表扬方式教给孩子的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去的学校。它带来的后果就是,因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做某件事。而非根据自己内心的意愿自主去做某事。

二、赏识不当对成年后的影响。

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曾因为说的某句话或做某件事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从自己的身上来体验体会就更能理解了。

比如,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的菜,你的另一半下班回来,一口没吃就回房呼呼大睡去了。又或者熬夜做了一个方案,第二天高兴地去找上司,却被退了回来要求重做。

这时的你,是否会感到很失落,感觉付出不被看见和肯定,不想再做这件事?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渴望的是:你会看到我的付出,会觉得我好。当内心渴望落空时,便失去了继续的动力。

如果你是个价值感来源于自己,相信自己的人。当另一半没吃你做的饭,你会认为自己做了就做了,对方不吃有自己的原因,同时你也会尊重对方的选择。

能有这份不被外界事件影响的从容,来源于你的内在,源于对自我的认可,源于对自己的信任。对方是否认可,并不是你做这事情的动机。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

先来先看一个对比:自信和他信。

自信是向内求,当事人知道自己好或不好,不需要别人来证明自己。

他信是向外求的,当事人不知道自己好不好,所以需要他人来帮忙证明。当价值感习惯向外求时,成年后容易引发各种关系的紧张。

然而,外界是不可控,内在才是可控的。当我们不再需要别人来帮我们证明自己时,我们才是真正的自信。

前件子,大宝只要听到我们对他说不字,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开始脾气大暴发,玩起了遁地术,躺地上不起来。我意识到,他似乎形成了只喜欢听肯定和表扬的话,不愿面对拒绝和挫折。

所以,表扬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表扬越多孩子就越自信。

我们长期给予孩子不当的表扬,让孩子做每件事情都期待外在对他的评价。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价值感依赖,每做一件事情都渴望得到表扬,接受不了挫折,不能很好的面对失败。

三、赏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我意识到前面大宝习惯求赞的需求之后,我赶紧调整了鼓励的方式。再遇到他表现积极的时候,我不再说“你真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之类的话。只表达我的感受和态度。比如:你帮我扔掉了垃圾了,谢谢儿子!再如:你学会晾衣服了,还愿意帮妈妈,这样会让我轻松不少呢。谢谢你!一段时候后,他的求赞心理才逐渐缓解下来。

当然,鼓励不仅限于表现好的方面,有时候大宝捣乱,只要我意识到他的初心是好的,我也会挖掘值得鼓励的点,同时示范给他正确的方法。

比如洗手后,他想帮我倒水,结果弄得一地的水,他会“哦”地一声忤在原地。我会说“你想自己倒水呀?只是没控制好,水提前跑出来了。” 如果时间足够,我就带着他一起拖地,然后打一点的水给他再操作一遍。这次没撒出来,他会很兴奋。

欣赏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就算是做错的事都可以欣赏。就算是再大的缺点也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对应优点,懂得真正的欣赏,才能做到有效的鼓励,有效鼓励才真正的帮助到孩子提升自信。

欣赏孩子时,让我们本着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精神去发现孩子身上隐藏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是颗闪亮的星星,正确的欣赏方式就是为这些星星增添光辉。

最后,分享一个关于欣赏的心得给大家。

欣赏三步曲:

首先,描述事件。注意:是描述,不带评判的陈述事件经过。

第二,表达我们的正向感受。比如开心,愉快,感动等。

第三,发现事件背后孩子的正向品质。比如说细心,自觉,主动,积极,这些都是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gu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