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岛魰
东野圭吾2017年到目前为止,我读了15本书,其中有10本是东野圭吾的。2016年年底我看了东野圭吾的第一本小说——《解忧杂货铺》,这本书让我想看更多这个作者的书,他的书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不断地想继续看下去。看完后,有时候是温暖的,有时候是矛盾的,有时候是疑惑的,有时候是沉重的,有时候则是绝望的。
1、温暖人心——《解忧杂货铺》
《解忧杂货铺》
这本书我看的是纸质版,捧着一本书,读着温暖耐人寻味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这本书逻辑性很强,在人物上,刚开始那些毫无关联的人一个个出场,仿佛之间没有任何接触和联系,后来这些人之间又巧妙地联系起来了,而且基本都是跟幼儿园相关的人,那几个写回信的年轻人盗窃的房子正是从过去给他们写过信的人,感觉设计的很自然很巧妙。看完后还想再读一遍,把人物关系图亲自画出来。
在过去,杂货铺有那么一位老爷爷专门收来自各地的信件,倾听他们的烦恼,而且认真回信给烦恼者。写信的人大多数在生活中有着烦恼,无人倾诉,或者不知如何解决,有的人或许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也还是需要他人推一把。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遇到困难,产生烦恼,人的一生中也会遇到各种波折,有时候我们无人可以倾诉,有时候我们孤立无援,这时候我们很需要外界的帮助,哪怕是聆听。如果生活中真的有那么一位老爷爷倾听别人的烦恼,给人回信,那该多好呀。
几个盗窃的年轻人躲在杂货铺,无意中收到来自过去的信,他们最终给从过去寄来信的人回了信,虽然他们是小偷,但可以看出他们内心并不坏。在信里还给过去的人透露那个时代之后会发生的事情,等于是向过去的人透露他们自己不知道的未来,其中还指导了一位女性来信者买房致富了。要是现在的我们能预测或者看到未来,是不是会更清楚自己未来的选择,会不会不那么迷茫?可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怎么会准确知道未来的事呢?目前是无法探知未来的,何况未来也是由未知不确定所组成的。
2、疑惑矛盾——《彷徨之刃》、《信》
《彷徨之刃》
复仇是违法的,然而这个世上有些事让人忍不住想要认同这种复仇的举动。警察要逮捕试图复仇的人,但是他们真实的心声又是如何呢?这种想法成为写作本书的契机。小说中涉及少年法,但我总觉得不光是少年法,现今的法律都对犯罪者保护的过多了。——《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这本书揭露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而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着他们,让他们不用承担多少后果,法律到底保护的是什么?故事直击人性,就连代表正义的警察也感到彷徨,也有过希望长峰复仇成功的念头。而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也产生了希望长峰复仇成功的想法,我不知道这样对不对?但我知道自己宁愿看到长峰成功。
文中也提出了疑问:律师说总之让他们走回正道,是对受害者最大的赔偿。为什么无辜的人要成为人渣成长改过自新的垫脚石?这真是太可笑了!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警察并不保护市民,要保护的是法律,为防止法律受到破坏。但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这一连串有逻辑的发问,铿锵有力,发人省醒。让读者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
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也看了,没有小说震撼,不过看到结尾处,还是很揪心。
《信》
为什么要写这个?因为我自己也不清楚要如何对待他们。如果身边有类似遭遇的人,该怎么办?我不知道。我写这本小说就是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过世间本就充满矛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如此痛苦。直面无解之题却只能束手无策。——《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案件发生后,并没有真正的结束,它不曾被忘记,一直伴随着当事人,如影随行,而当事人负重前行。当案件发生后,我们一般也只关注被害者和加害者,而作者从加害人的家属这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事件的另一面。哥哥刚志为了弟弟一时冲动犯错,他自己接受法律的制裁,而弟弟直贵则接受道德的制裁,活在歧视当中,过的很艰辛。被害者家属也因为这件事情留下了痛苦的回忆。用文中的一句话就是:“彼此,都很漫长!”。最后直贵在哥哥与家人之间进行选择,不管怎么选择,他都是痛苦的。如果是我我也不知道怎么选择,他最后的选择,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很痛心。整个故事通过一封封轻质的信纸传达着我们熟知却忽视了的哀伤。
当不同的偏见各自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发展成为不同的歧视。每个人都有歧视他人的行为,不过表现在不同的领域里,其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看到文中这两句话,我不由的反思,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偏见?答案:是。我有没有遭受偏见歧视?答案:也有。我歧视着别人,别人也歧视着我,有时候程度不同而已,发现这个真相,我也有点唏嘘。
3、沉重绝望——《白夜行》、《幻夜》
《白夜行》
看完白夜行,除了一直有悬念吊着读者的心,真相出乎意料之外,我感到压抑、沉重,里面的遭遇和成长经历也让悲伤浸满了我这个读者的心,让我久久不能缓过来。白夜行可以说是为爱粉身碎骨,主要是男主角桐原粉身碎骨,他一直活在暗处,而女主角雪穗活在亮处。他们俩的家庭一开始就是悲剧,然后悲剧延伸到了他们身上,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他们背负着这些痛苦悲伤一路前行,沿途开出黑暗的花朵。我同情他们的遭遇,但也无法接受他们之后的所作所为,他们被伤害了,他们伤痕累累并不代表他们有权利伤害无辜的人。可是谁来保护受伤害的他们呢?他们互相保护着对方,虽然有点扭曲。
桐原亮司:“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
唐泽雪穗:“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作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对于桐原和雪穗,可能是因为他们童年的遭遇,我同情他们,为他们打抱不平,最后他们变得冷血可怕,我也没办法对他们恨之入骨。虽然他俩相互“照亮”对方,但是是不对等的,桐原的付出更大,但我相信雪穗对桐原还是有那么一点的爱意,她把他当做代替太阳的东西。如果他们之间存在那么一丝爱意,那么这也是这个作品唯一的一丝暖意。
看完小说后,我还看了电影版和电视版白夜行,说实在的,看了小说后,电影电视剧看起来就没多大的感觉了,因为内容都知道了,而且影视版的叙述比较直白,没小说那么有悬念,那么的动人心弦。如果要看的话我还是建议看电视剧版的,内容比较全,还原的也比较好些。说实在的我很好奇作者在他的《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的随笔中提到:白夜行故事纯属虚构,不过其中也包含了某些个人的真实体验,有时间的话,不妨想象下哪部分是根据亲身体验写出来的?对于这个我还有点好奇,毕竟白夜行里面的经历大部分是不好的。作者在这本随笔中也提到白夜行的创作出发点:我想写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这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犯罪小说。
《幻夜》如果说白夜行还有那么一丝暖意,那么幻夜则是不折不扣的绝望之书。我看到的是恐怖可怕的内心,不择手段的利用,暗黑冷血,结局也是让人绝望的。也有人说幻夜是白夜行的姊妹篇,是白夜行的后续。其实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些关联。文中时装店的名字WHITE NIGHT,让人很自然会想到白夜行,里面也提到了《飘》,感觉作者很喜欢写《飘》呀,美冬跟雪穗的年纪在时间上是符合的。跟白夜行风格也很像,男主在暗处帮助女主,只是这次完全是利用工具,雅也仅有的良知和灵魂都被美冬杀死。接触他们的人都变得不幸。作者没有肯定的回应之间的关联,在《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中是这样回应的:
这是很难评价的一部作品。若是被问及这本书与《白夜行》的联系,现在我也无法给出答案。
我觉得《幻夜》可以当一个单独的故事看,也可以当白夜行的续集看,全凭读者自己怎么选择了。只是我觉得单独看的话,故事不完整,也没有解释美冬究竟经历过什么才变成这样,有的只有无尽的不择手段和最后的逍遥法外。说实在的,我还觉得那个警察有点蠢,他造成了这样糟糕的结局,两个知情者都不在了,把最狠最可怕的保护留下。如果是衔接白夜行更具震撼效果,会看的更明白。作者没有清楚的回答我们,或者这就是作者的本意所在,留有悬念,让读者自己思考去吧。而且他也说过不会回答作者提出的关于作品中一些剧情的答案,止于作品,让读者自己思考。
4、因恨万劫不复——《恶意》
《恶意》
这本书以加贺与野野口手记的形式推动剧情发展,看似平淡无奇的的案件,最后却让读者背脊发凉,没有特别的动机,有的只是一种无缘由的恨。加贺学生的一句:“我就是看他不爽!”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会无缘由的看一个人不爽呢? 也许这也是野野口的状况吧,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我把对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是什么滋生了这样的恶意,是家庭?是学校?是人心?
5、无条件的爱、无比震撼的手法——《嫌疑人X的献身》
《嫌疑人X的献身》
数度入围直木奖又擦肩而过的东野圭吾先生凭借这本书获得了直木奖,这本书也被誉为东野圭吾迄今为止最高杰作。这本书读完后留给我的是无比的震撼,我不仅被石神那无条件的爱所震撼,也被他那自断退路的手法所震撼。他的数学世界很纯粹,爱一个人的方式也很纯粹,纯粹到读者都为之心疼。同时我也恨那个人渣前夫,这一切结果都是他引起的,他一个人渣毁了几个好人的人生。 《嫌疑人X的献身》的电影我也看了,没有小说好看。
6、成全彼此——《秘密》
《秘密》看这本书,我也像男女主人公那样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办?该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继续下去,看着对方为彼此付出很是感动,尤其最后丈夫知道了真相,依然没有揭穿,放手这位即是妻子又是女儿的人,可以说同时失去两个重要的人,他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他的付出很伟大。
我还看了广末凉子版《秘密》,因为东野圭吾本尊在电影中有出演,大概在50:50左右,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7、《分身》
《分身》这本书是为数不多我能猜到真相的作品,即使能猜到,我也很喜欢。
8、《放学后》
放学后《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第一部获奖作品——乱步奖,这也促使他走上作家这条道路,我很庆幸他走上了这条路,要不然我们就看不到这么多好的作品了。这也是他25岁的作品,可能是因为读过很多后期的作品,这本书会有那么点平淡。如果我是一开始就看这本书也会觉得很棒吧。25岁就写出这样的作品,除了努力,也说明作者是有写作天赋的。
9、《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这是东野圭吾的最后一部随笔,他不再写自传与随笔,专心写小说。这本随笔跟小说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格,小说看到的是作者为我们编织的故事,自传随笔看到的则是作者本人的故事。看小说时大多数时候是沉重伤感的,看随笔则是边看边笑的。看小说我感受到的是一个逻辑推理能力强大,内心复杂,甚至有点灰暗的东野圭吾,而看随笔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想法、有好奇心、有想象力、有逻辑、敢于尝试、幽默有趣、思考全面的快乐的人,简而言之,有我喜欢的吐槽逗比范,还有那么点小坏。
重要的不是真让对方搞懂,而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懂了。
是不是有那么点小坏?别以为他只是这样的东野圭吾,他也是很敬业的。
尽管如此,我当时还是暗下决心,自己不满意的书绝不出版。因为没人知道读者会从哪本书开始读起,如果看的第一本书就让他们失望,恐怕他们也就不会想要尝试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了。所以,必须得让作者无论从哪本书看起都不后悔。
这是文中原话,还是蛮有追求蛮有素养的一位作家。
期待东野圭吾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也会继续努力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