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分两种,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又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雅事。
喝茶,的确可雅可俗,却又不可将就,它是日常生活里的一抹点缀。
幼年时我便喜欢喝茶,但那时只是随意抓起一把茶叶,大大咧咧投入保温壶中,仰头牛饮只为解渴。
后来,接触茶的时间长了,逐渐被传统茶道精致、严谨的一招一式所吸引。这才明白:喝茶,也是讲究仪式感的。
王琼老师的《茶修》一书,便为我们诠释了茶道仪式感的精髓。
品茶之道,在乎眼耳鼻舌身意,于一杯茶中,全力调动我们的感官发肤,去接引茶汤的能量,如此便能让身心与灵魂得到安住。
茶,可载道也。以茶为师,以茶为镜,以茶为友,借由茶的广博兼容,我们得以修行个人心性、人际关系、生活智慧。
我最喜欢第二章《借茶修为·以茶养德》,里面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茶修案例,让我讶异,继而感动,最后转化为自我督促的动力。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向我泡过的茶致歉》这篇文中的女主角三芽。
在王琼老师的笔下,她从一个“不修边幅、强势、不耐烦”的学员,蜕变成沉静内敛、真诚笃定、优雅肃静的茶人。
被好奇心驱使着,我在网上找来她的电视台专题采访《茶女三芽》,镜头下的她身心专注在茶叶中,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自有一股安定的力量,让人的目光无法移开。我想一定是茶在滋养着她。
有句话这么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茶修的仪式感,并不停留在表面,不囿于“行茶礼”、“奉茶礼”这些看似机械呆板的动作中。
实际上,所谓的“茶修十礼”、“行茶十式”只是一种“术”。通过这些行茶仪轨的实践,王琼老师致力于引导我们走上一条更高层级的“道”——在那里,茶修是一种生活美学,甚至成为一门生活哲学。
以一杯茶为窗口,我们逐渐打开生命美学的大门,由此对生命的本质进行深究。
当我们全身心地信任一杯茶给予我们的接引,不断观照内心,灵魂就会变得智慧、清澈而柔软,一呼一吸中都能链接茶汤的能量。
如此,我们便能与草木共呼吸,与天地同喜乐。
本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