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支撑着一个病重的身体,让许多人为之动容。这就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情怀。我几次踏着泥泞,前去采访一个肝硬化晚期的老师——王汉良。
王汉良从患酒精肝,到肝硬化晚期,跨度二十余年。二十余年的坚守,非三言两语可以评述他的教学业绩。病魔不断地折磨着他,在讲台上,经常会发生脸色发白,头上冒汗。支撑不住时,他会趴在讲台上停留“五分钟。”春去秋来,无数次的“五分钟”,让孩子们目光湿润,让一颗颗跳动的升温。
我的三次采访他用语言播种,用心血滋润。他把学生的每一滴泪珠都当作珍珠,他把学生的每一次挫折都当作天使的振翅,他所教的班级,年年成绩稳居全镇之首。学生因他而快乐,他因教育而美丽。身体上的病痛没有动摇他坚定的工作激情,终有一天,他倒在了讲台上。同学们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为他捐款,把他送进医院。他说是学生救了他的命。他不能离开讲台。他不需要留下太多的精彩,但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精彩的教育人生。他用人格的引力,吸引学生在中考的决胜场上,过滩涉险,轻松取胜。他教学有方、学生喜爱、成绩骄人、无怨无悔。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当之无愧地成为教师心中的航标!
我的三次采访第一次采访
看到王汉良正在上课。这个时候,他体力已经很差了,他依然用他颤抖的手,在黑板上画着他生命的弧线。课堂上的“严”和“爱”是他的教育风格,“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是他的教育追求。活跃的课堂,飞翔的思维,他淡泊从容、文雅睿智。如果说辛劳是一种财富,那么,他就是最富有的人。白昼与黑夜,春去秋又来。凭着他对教学的一份热情、一份执着,他一路坎坷、一路收获。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我的三次采访(利辛县教育局局长到学校看望带病坚持上课的教师王汉良)
第二次采访
王汉良正躺在家里打吊针,同学们围在他的床前,颗颗泪珠远比“点滴”流的要快。这段时间,只要一拔掉吊水,他就去上课。家与学校的距离是两公里的土路,就是雨天,他也要踏着泥泞去学校,有病多年,他没有耽误学生一堂课。此时我的感触很深:“秋,悲凉萧瑟。而你,宁静丰满”。躺下是巨石,站着是丰碑。
我的三次采访第三次采访
王汉良躺在医院里。主治医师告诉他,肝硬化晚期,不动手术,生命随时可能终结。他淡然一笑:“我知道我的生命不多了,但只要我还能站起来,我一定要把这一班学生送走。”
他用生命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一颗爱心暖暖地流淌,润物无声。
我仿佛听到了他用最专业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解疑答难,他用优美灵动的语言,创设了诗意横生的课堂。教学与爱心比翼飞翔。 二十多年个寒暑往来,在教师的生涯中并不算长,王汉良犹如一只辛勤的蜜蜂不断耕耘,默默收获。屡创佳绩;获奖颇多;以其高洁品质熏陶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如果王汉良的生命是顽强的,那么,教育事业则是他生命的支点,他用双手在黑板上演绎着生命的精彩,他用双肩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注:此电视节目先后在县、市、省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相继播出。)
我的三次采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