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启发俱乐部》,罗胖讲的主题主要是我们将要从分工时代进入算法时代。或者说,算法时代 是一个发展趋势。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行走的数据包,未免太跟不上时代了。
罗胖为了说明什么是算法时代,他举了很多个例子。比如他说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他上课不是分析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是给学生出题,假如你是一位小报的记者,你要任意采访一位老舍《四世同堂》中的一位角色,请写一篇采访大纲,并自行回答这些采访问题。
这与以往的教学完全不同,学生不是从老师的头脑里拷贝知识,而是充分地调动了他所有的脑细胞去思考这件事。查各种资料,揣磨人物性格。这就是算法。
他说他向很多位保险顾问买了好多份商业保险,不是为了保险推销员话术里所说到的那些好处,什么疾病赔付呀,什么养老呀,什么理财呀,而是因为保险推销员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他联结着社会上各个阶层、各色人等。
他们每天穿梭在不同的人群中,对于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的形形色色最为了解。
所以他每签一个单子,就对保险推销员有一个额外要求:把他们在别处听来的各种奇闻异事,各种想法看法,各种有可能形成内容的东西定期讲给他听。
作为一个创作内容的公司,罗胖的这种做法简直绝了。这不是蒲松林的做法吗?摆个茶摊,喝一碗茶讲一个故事。
他一再强调,人必须是一个“人”的样子。
什么叫不是“人”的样子呢?比如干的那些各种能让机器代替的工作。
那是工具。
写文案不能让机器代替吧?
他说阿里最近开发了一个每秒可写2000条文案的AI工具,他随便举了几条这个工具写出的关于护肤品的文案。天哪,都是高手的风范,而且速度又那么快。
这么公认的创造性的工作也会被机器取代,那哪里还有“人”存活的空间?
那什么工作是算法的工作?比如保险推销员这样的。
没有确定性,时刻和人联结。这种工作是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保险推销员的朋友,请一定高看他一眼。”他总结了这么一句。
不知怎么,让我想起了孔老夫子的:“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老夫子说悟“冥冥天道”,是不是就是罗胖说的“算法”?
学一门技艺,本来是大多数人谋生的必经之路,但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天天活在不确定性里,每一刻都在思考下一步怎么办,而且时刻在考虑要打交道的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要求,然后找出应对办法,这可能是他说的算法的一种?
不管怎么样,君子不器也好,算法也好,先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多听,多看,多思考,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变为与时俱进的算法一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