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你必须得完成语文作业后才能玩电脑;你怎么还不行动,赶快去学习……”类似的对话不时在我和儿子之间响起,一边是火冒三丈的妈妈,一边是不情不愿的儿子。
“燕子,如果你今天上午完成了语文作业,下午我们一起公园玩,好吗?”“爸爸,我这次考得这么差,你为什么不批评我?”而这样的对话则是先生和女儿之间最为平常的话语,一边是慈眉温和的爸爸,一边是快乐满足的女儿。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家的场景。一个是很明显的控制式教育,一个是温和的引导式教育,结果如何呢?孩子还小的时候,他惧怕家长,所以暂时的喊叫怒斥,他都听之任之,表现也是乖巧懂事,听从安排。而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反抗就慢慢表现出来了。
我家两个孩子接受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小的时候都很乖巧听话,分不出迥异,但到了青春期后,各自的表现就截然不同。男孩比女孩大四岁,进入初二时开始叛逆,我说一句,他可以有十句在后面等着,稍微言语不和,重重地关门,不再搭理。小学阶段,每次家长会上,孩子都是表扬的对象,而到了初中,竟然隔三差五地被老师叫到学校挨批。
我每次被气哭的时候,先生安慰我,孩子大了,你不要管太多,有些事情不要总是强求他听从你的意见,要倾听他个人的想法,然后再去处理。渐渐地,我也改变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强制自己不管,不说,不唠叨,孩子愿意和我倾诉的时候,我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我的改变,也换来了孩子的改变,进入初三后,他也知晓初升高的重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绩蹭蹭蹭就上去了,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阶段,我继续遵循先生的引导式教育理念,一路温和相伴,相互扶持着,孩子考上了一所211大学,而今大四,正在备研复试当中。
而我家的女儿,由于她从小在先生的温和引导之下成长的,虽然个性有点内向,但在家里和我们还是无话不谈,谈自己的好朋友,谈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谈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青春期根本没有啥变化,一如既往地温和如水,从来没有恶言相向,没有剑拔弩张,唯一一次就是有天晚自习回家很晚,先生没有穷追猛打,追问晚归的原因,只是通过事实道理告诉她女孩晚归的种种不良后果以及父母的担心之类。
女儿慢慢长大,不急不躁,不紧不慢地学习,考上了一所中学的重点班,目前成绩尚可,因今年的疫情宅家上网课,我们也是根本不用操心,她自己定闹钟起床打卡上课,做作业考试啥的,即使是她没有按时起床上课,先生也从不责骂她,让她在一个极其宽松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至此,我其实很感谢先生,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比了自己对儿子和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从中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错误,并及时刹车,也让儿子同他妹妹一终得以健康成长。
有同款困惑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从我家的真实案例中调整自己,调整教育孩子的模式,选择最适合的、正确的教育方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