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在书中得到映射。书中的世界,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
因此读书的人,会有更大的可能去拥有广阔的视野。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推荐几本私藏书单,让我们在书中更好地探究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检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01 《沉思录》马克·奥勒留
奥勒留是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还有一个更显耀的身份——罗马皇帝。《沉思录》是这位罗马皇帝的传世之作。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哲学书籍,它是奥勒留的一本哲学思想集。这本书可以说是一连串的“人生格言”——关于死亡,关于名利,关于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保持达观。
《沉思录》这本书,提醒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论证推理,哲学是教我们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生活的工具。
奥勒留本身也是这么做的。他作为一个皇帝, 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事情,到了晚上,他就回想一下今天遇到了哪些事情,践行了哪些好的德行和道理。然后把这些感悟写下来。跟我们现在讲的“每日复盘”差不多。
你看,一个皇帝都可以做到如此谦虚谨慎,“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普通人,是不是也应当对一个阶段的自己,定期做一个客观的审视呢?
02 《素履之往》《即兴判断》《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
很多人对木心这个名字不熟,或者很陌生。
那你一定听过《从前慢》这首小诗吧……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第一次知道木心是从艺术家陈丹青老师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木心当时在国外同一群热爱文学的人每个星期约起来上课,后来陈丹青老师牵头,将木心讲文学的一些笔记集结成了《文学回忆录》出版。
就像我的一位老师说的那样,现在,很少有人能读懂木心了。
木心出生在江南的一个书香世家,家教优良,很小的时候就掌握多种技艺,博古通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子。后来因为时代变迁,被抄家,作品被焚烧,自己也被囚禁18个月。
后来他选择旅居美国,成为他乡的流亡者。他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从他的这些诗意和哲理的书中,可以读到他对于命运变迁的坦荡态度,读到他“诚觉世事皆可原谅”的豁达。
03《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有一则非常简短又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
“早啊,小伙子,水里怎么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到:
“水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美国天才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在这里,包括华莱斯在内的我们,都是这条不知道水为何物的“小鱼”。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是我看过的最薄的一本小书。
虽然字数最少,但是力量却很大。他提醒我们,日常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既绝望又禅意。
遗憾的是,这位天才的作家却在3年后因患上严重的抑郁而自杀。也让这篇演讲更加震撼: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我们如何能够正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04 《姥姥语录》倪萍
相较于前几本书的“高大上”的面貌,倪萍老师的这本书读起来既轻松又亲切。
我们每个人都有姥姥。甚至有不少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80后)是从小跟着姥姥成长起来的。
倪萍老师就是这样,跟着姥姥长大成人,也在姥姥的智慧当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然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姥姥说:“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
姥姥说:“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
在这里,姥姥的话,是一种精神,教我们如何与周遭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
05《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
这是两个爱书人之间的书信集。
海莲·汉芙出生于美国费城,绝大部分岁月在曼哈顿读过,一生穷困潦倒,生前的工作主要是撰写剧本。但她酷爱读书,而且非常喜欢英国文学,她觉得美国的书庸俗无聊。
就这样,她在英国的一家小小的书店订书,进行邮寄,也与这家店的老板、老板的家人、店员通信,成为了素未谋面的好友。
后来,《查令十字街84号》被拍成了电影,男主角由老牌英国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将书店主人的博学、幽默、温文尔雅演绎得淋漓尽致。
现在,这个地址已经不是书店,而变成了一家快餐店。但依然每天都吸引了很多来自全世界的书迷来到这里拍照留念。
就像海莲·汉芙说的:“这是一件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了才怪。”
********************************************************************************************
穷困潦倒可怕,精神贫困也可怕。
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讲,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愿书永远陪伴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