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有这样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两个胖子站在一起——打一地名”。从这不难看出,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字面理解还是挺深的。当然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肯定不会当了2000多年的“胖纸”。关于这个带有一丝“油腻感”的名字,曾经也引起过一些历史砖家们的争论……
合肥,从“合”而来?
引用著名作家的一句名言:每一个胖子都是一个潜力股——沃兹基·朔德(我自己说的)。再看合肥的发展史,确实印证了这句话。这里自商周成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名曰“虎方”,到了西汉时期楚霸王项羽在此设立九江王国,之前的名字听起来还挺霸气。可是到了汉武帝这个胖子手里,在九江郡(安徽地区)挑出了一个县起名为合肥。
曾有某些历史砖家,想给合肥改回那个“高大上”的名字——庐州,最后却不了了之。砖家们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庐州”这个这个名字却大有来头。当年周武王给诸侯分地时,按公、候、伯、子、男的爵位分封,当时的合肥地区被分到一个子爵手中,便立国号为“庐子国”,并建都庐邑,也就是现在回合肥的老城区。
庐子国之后的事情就没什么可说了,当朝着一波接一波的换。直到公元502年南朝梁在这里设立合州,合肥这座城市也从这时开始了“省会”的生涯。随后经历的各朝各代,对于合肥地区的命名,基本徘徊在“庐”字周围。直到中华民国元年,满清的泸州府改名为安徽省,合肥在当时仅是一个小县城。
合肥从一个小的生活聚集地,到如今的一座大都市,说是一只“潜力股”并不为过。而历史砖家们想把合肥市更名为庐州这件事,从人为的角度是想让合肥,更有历史韵味。如果从客观历史角度看,庐州这个名字则有点太大了。
合肥,“肥”从何来
现代很多人对“肥”这个字很敏感,但是合肥的“肥”,却可以理解为随着内涵的不断丰满,从而更加吸引人。可能这样说会让人联想到女性的某个部位,其实就像唐朝女子以胖为美,越胖的女人给人以有容乃大的感觉,也就更吸引人。
合肥的历史有多么丰富多彩呢?北宋名臣人送外号“包青天”的包拯便是合肥人。虽然大半辈子在开封府和京师任职,在其去世后百年,明朝庐州知府宋鉴,依然在其家乡合肥建立包公祠并保存至今。
三国时期,合肥作为曹操在东南方向的一座重要据点,成为了孙权北伐的重要目标。魏、吴两国在此大大小小打了五次仗,其中第二次战役最为著名。赤壁战败后,曹操手下三位猛将张辽、李典、乐进带七千多人驻守合肥,公元214年孙权带着十万兵马攻打合肥城,却被反杀还差点丢了小命。
而同属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也是合肥人。他于公元210年逝世,孙权被葬在其家乡庐江舒县(今合肥市庐江县)。周瑜墓也被保存至今,以供人们纪念。
除了包拯、周瑜,合肥还是冯玉祥、丁汝昌、段祺瑞、李鸿章等历史名人的家乡。这里简直是中国文臣武将的生产车间,也正是有了这些人,合肥的历史文化才“肥”了起来。
与其说合肥的“肥”来自字面,不如说合肥的“肥”是通过历史、人文的不断积累,不断丰满。不是某个人让合肥闻名于世,而是众多合肥人民通过不断地实现个人价值,提升了合肥的历史地位。
“说起合肥,你了解多少徽菜呢?”
分享时刻
欢迎你来留言,与我们分享只属于你故事,分享你对合肥的点滴感受。
期待与你的相遇。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