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董姐35岁,工作很努力,学习欲望非常强。她为人热心,愿意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大家,她对人事说,我有人力资源文件,对设计说,我有设计资料库,对文案说,我有全套的运营文案资料……她孜孜不倦地吸收和储备了大量资料,谈起一些专业名词头头是道,可每次跟她谈话却不知所云,讲2个小时,也讲不到问题的要点上。
她看起来好像什么都知道,却没有一项精通的。
有次,她谈起自己的学习历程,她说,自从我来上海,这十来年,我花在学习上的钱有二十来万了,买各种资料、课程。其中,我花费最大的是在英语上,不低于十万。
我忍不住问她:你现在英语怎么样呢?
她说,全丢了,最近又在学习。
听了这话,我觉得很可笑,又很可悲。好像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从前,我什么都想要,对一切美好有趣的事情都感兴趣。看到舞台上光芒万丈的表演者,心中就生出赞叹,作虚妄的憧憬,如果我也能向他们那样厉害多好啊。看到精妙绝伦的手工艺品,我也不失时机的要感叹一番,如果我也能做出来多好啊。看到有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在与外国友人愉快的交谈,我心里更是要大大地羡慕,我也要这样子……甚至,我还幻想过识尽每一种植物的名称,通晓所有汉字,做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结果是我浪费了很多时间,东打一拳西打一拳,一边捡一边落,什么都是半桶水晃荡,什么都没有做到出类拔萃。
这两年看到身边人开始在所在领域崭露头角时,专注将力气放在一处不断精进。我徒然回望,发现自己这些年,貌似很努力,把自己折磨的很累,其实心神分散得要命。什么都拿不出手,一无所长,被时间压迫着,近而立之年。
《论语》有言: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人们往往只知道前半句,其实它还有下半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不足畏也已。
在“出名要趁早”的现代,三十、四十而无闻,怕是也不足畏了吧。人到中年,若还是一无所成,又不甘心庸常,想要做出点什么成绩。除非有独立的人格,强大的内心,抵挡家庭琐杂继续精进还好,否则一旦坠入到俗事之中,此身被一地鸡毛缠住,步履自然也就维艰了。
昨日,老友联系,他两年前结婚,之后生子。许久没有音讯。寒暄近况。问他:你过得幸福吗?
他沉吟半晌,要听实话吗?
其实,我挺羡慕你的……问题太多了。
一声叹息,不便追问,匆匆结束了话:都会化解的,好好过下去吧。
进入家庭必然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如果和灵魂伴侣在一起共同成长还好,只是大多数人是为了交差,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所以,很多人说,发现一个人的时候过得最好。
自由无价,没有羁绊,更能潜心做喜欢的事。
“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而立之年,就是完全成年了,要独自面对一切困难。在这之前,还可以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尤其是父母在各方面的支持。我们明白,三十之前,是奋斗的最好时机。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一定要猛进呢?平平凡凡才是真,就这样悠悠过日子挺好。
专精猛进不是指为了成功,成功要看世俗的评判。专注一件事是不想让自己成为岗位上的一颗可有可无的螺丝钉,随时都能被替换,是为了有选择做喜欢的事的底气,也是为了精神上的充实和丰盈。
当你沉入一件事努力去做好它时,会收获满溢的喜悦。
我看到有些螺丝钉,空余时间就会打游戏,看综艺。他们只会消耗别人创造出来的商品,从不会自己开动大脑去创造一些东西。也不肯去输入养分,养精蓄锐,只会打着甘愿平凡的幌子当做愚蠢堕落的借口。
一分一秒微不足道,时间却在这微不足道中造就了人与人的差异。读书、写作、锻炼……看起来很小的坚持,是区分人的唯一标尺。
新办卡的健身房晚上有舞蹈课,同朋友一起去上,她之前有过舞蹈基础,到了课堂上很快就进入了状态,跟得上老师的节奏。对比之下,我的舞蹈经验基本是空白,半节课过去了,始终不得要领。
同样的事情还体现在唱歌上,若放到以前,我会轻而易举的作出总结:自己在这种事上果然是没有天分啊。
可那天晚上学舞,我没有用过往的评价来定义自己,不是我没有天分,只是我没有足够的练习。熟能生巧,一万小时定律放在哪里都合适,如果我花大量时间练习,当然能跳得同她们一样好。可我的生命有限,我不求自己样样做得好。
来跳舞是想锻炼身体,但它显然不是最合适我的锻炼方式。
在课堂中间大家休息的时候,我悄悄退场去跑步了。
别人发光的地方,是他们用勤奋的汗水换来的。不必艳羡,更不必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有他擅长的地方,何必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比,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我只想把精力用在刀刃上,专注于最想做的事情,将它做到问心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