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散文旅行·在路上
乐山古镇趣谈之四:峨眉山市属三镇

乐山古镇趣谈之四:峨眉山市属三镇

作者: 8b464234e4ec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4:04 被阅读384次

                          符溪镇子场

            宋代龙游四大古镇之一的符汶镇就是今天的符溪镇,古镇位处峨眉平原东部,峨眉河边。峨眉河又名符汶水、符溪河,故镇有符汶和符溪之名。峨眉平原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在学校的地理书上列为乐山第二大平原。水肥土美,有“小川西坝子”之称,号为“峨眉粮仓”。符溪如此宝地,自然开发甚早。

            在符溪周围,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常有发现,如石斧、双肩石锄、龟背形刮削器等,与青衣江流域各地石器文化类同,可知其历史早至三、四千年之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村民耕地挖土,不断发现青铜器具。1972年,省博物馆进行了一次当地人少见的考古发掘,轰动了峨眉和乐山。茶铺酒店传说纷纭,说是挖出了好多好多关刀、矛竿子、飞剑,还有锁子甲、将军帽,是古代的一个大战场。最后专家断定,此地为战国时期的一处重要的巴蜀文化墓葬。出土器物中,铸有巴蜀图语的戈、剑、矛等精美绝伦。其中的双鞘短剑,是蜀人专擅的一种飞剑,十分罕见。由于年代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故专家认为这些墓葬是被秦灭亡的开明蜀国南迁的遗址。

            其后。又在该地发现了东汉砖室墓,出土的砖铭为“建武十年”的墓砖,是乐山仅见的东汉早期纪年铭文砖,说明该墓是乐山罕见的东汉初期墓葬。在镇东和镇南山崖上,又有不少东汉崖墓,由此也证明符溪到东汉仍是汉族人聚居的地方。1987年文物普查,在镇东徐河口发现了几十座南朝以后的僚人岩穴墓,墓壁尚有人头、山羊、牌坊等雕刻,表明南朝以至唐五代,从西晋末期入蜀的僚人一直在符溪一带生活繁衍。

            在符溪镇东有一座小山丘,名叫古城山,是明代古城铺所在地,有方志家便认为众说纷纭的唐宋绥山县治就设在此地,从而留下了古城山这个地名。又说符溪名镇子场,就是因古代在此设县之故。这与绥山县城在九里羊镇场的传统说法相左,闻者只有信则是,不信则不是了。

            到南宋,符溪镇已是人口众多,繁盛一时。范成大路过,说其“市井烦沓,颇类壮县”,即相当于一个大县。此公因之即兴作诗一首云:“泉清土沃稻芒早,县古林深槐瘿高”,似乎这里就是一个古县。当时古镇盛产麻布,专称“符文布”,唐代嘉州土贡“小布”,或许就是符溪所产。

            明清以后,古镇以白蜡、大蒜、席草为名品。白蜡是峨眉的传统产品,在山区、平原均可放养。历史上,云贵产虫不产蜡,峨眉产蜡不产虫。所以李调元有《童山诗说》道:“峨眉县产白蜡,立夏时,从建昌买蜡虫种。”去买蜡虫的蜡农叫虫儿客,每年去建昌、会理、云贵边区买蜡虫,肩挑回峨眉。李调元到峨眉路过符溪,就见到过农民家放养白蜡的情景,作诗道:“一路人家白蜡多。” 到抗战前,峨眉县产白蜡为全川之最,全县13万人口,就有5万以上从事白蜡业。1911年至1930年,平均年产达二千担。该地所产“米心白蜡”还是国际上衡量白蜡质量划分等级的标准。

            峨眉大蒜何时出名已难于稽考,有传说云:某朝皇帝朝峨眉山进香不服水土,腹胀嘴烂,就靠吃峨眉大蒜而愈。最好的峨眉大蒜就产在符溪镇老鹤沱,蒜有四个品种,以瓣大、汁浓、辛辣味强、肉质肥厚著名,据说在外贸市场上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席草又称灯草,是清康熙二十二年后,由麻城、孝感迁来的农民带来,因水土适宜,很快就在峨眉平原推广开来。李调元《走峨眉道中》诗云:“一肩灯草人担过”,说得十分生动。席草在符溪一带产量最大,清代并出现了草席市场。以其色泽鲜亮,坚韧密实,透气滤汗,不沾不腻,在川西地区享有小小的名气。建国后,符溪草席名气更大,年产可达数十万条。除了远销两广外,还打入了日本市场,去赚东洋鬼子的钱。

            在席草上,符溪人还有一大发明,即是用来编织草龙。本来草龙是符溪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符溪因之称为“草龙之乡”。一般来说,草龙均以稻草编织而成,与外地相同,并无多大特别之处。但以席草纺织,就独出心裁了。1994年做出的一条席草龙有25节,长达50米,号称“席草大摆龙”,在当年的峨眉山游山会出尽了风头。

          峨眉山从隋代开始建县,符溪镇除明代300年间属于峨眉县以外,其余一千多年的时间都是乐山县的地盘,直到1958年才最后划归峨眉县。处在峨眉平原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不属峨眉县管辖,这真值得史学家们好好研究一下。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经战国两汉南朝唐宋明清,符溪镇历史文献或文物不断,这在嘉州各镇中也属罕见。可惜乡民口中能提到的,只是一座径山寺而已。寺在古镇之南,寺名“径山”,有解释者云:游峨眉山必经之地也。反正是从乐山城到峨眉山的正儿八经算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故民间有“先朝径山寺,后拜峨眉佛”之说。据传宋代峨眉山三大高僧之一的别峰曾在此驻锡,宋英宗因之有《望峨碑》、《别峰碑》,陆游因之有《别峰禅师塔铭》,为古寺增光添彩。

            寺庙原有钟鼓楼、观音殿等四殿,寺内松、楠、柳树古木参天,国土庄严。传说有一年峨眉山出了条金龙,哪儿都不去,就飞到符溪来游荡,到镇上白水井喝了水,便在径山寺游玩,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没留下什么龙迹。到今天,寺庙只剩清代山门一座,《望峨碑》、《别峰碑》等早已不知去向,整个庙址也成了“党员电教科技致富示范点——织席基地”。附近的柑子园则挂上了“进山苑”的门匾,化为了“农家乐”风潮中的一处休闲场所,哗哗哗麻将之声取代着昔日梆梆梆木鱼之音,变幻着无以名状的新型文化。

                            从绥山县到九里场

            峨眉仙山,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中为二峨山,因山体形状似覆蓬的荷叶,又称覆蓬山。其山最早载于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文曰:“周成王时,有羌人葛由,好刻木为羊卖之。一日,骑木羊入蜀中,蜀中王候贵人追之,上绥山。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这个绥山就是我们说的二峨山,由此可以认为,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成王之时,二峨山一带已有人类活动了。算下来,比大峨山开发的历史还早,但这多半是仙话,有文物作证的,最早的只有雷脚山上临江河边的崖墓。其年代早不过2000年左右,与西周相距既远,与羌人好像也说不上有什么关糸。如果说到文献记载,也只有唐宋地方志上的“汉武阳故城”、“荣乐城”的说法和僚人迁入的记载。

            查诸正史,隋大业十一年(615后)在荣乐城设县,因山而名为绥山县,县城也在山北麓的临江河旁。经唐、五代到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撤消变成绥山镇为止,足足有351年设县的历史,算得上是嘉州古县之一。其时县境广阔,往南直至马边河,著名的铜山也在其境内。其后的绥山镇继承其历史地位,也便成了宋代峨眉县五镇之一。

            有意思的是,峨眉宋代五镇从合江、罗目、绥山到迈东、南林(今沙湾),都在峨眉县城至铜山的交通线上,这或许说明宋代峨眉山一域商品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就在围绕二峨山的峨眉南部到大渡河下游地区。

            明代,绥山古镇饱经战火,民生凋敝而衰退为一村埸,称木羊埸、羊镇埸,史载:“葛由骑羊入蜀,遁于绥山,往来此地,故名羊镇。”镇虽衰,古风尤存:有觐峨寺在埸内,有伽兰寺在白羊岗,两寺之间有飞仙桥相通,好歹也算得一处佛家住地。

            到清代,一场大火烧毁了羊镇。其后,据刘君泽在《峨眉伽兰记》中的考证是:“羊镇废而兴九里埸”,九里取代羊镇成了绥山古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古镇镇址一转移,羊镇埸便逐渐泯没而成了一个村落,但仍有农户39户,与九里埸60户差之不远。

            九里镇兴起于清代,镇在临江河、沙溪河两河汇流之处,有舟楫之便。因此,峨边、高桥、二峨山等地所产木材多旱运至此,再扎成木排经临江河水运至乐山、宜宾出售。凉山的药材、山货,犍为、五通桥的巴盐,附近土特产品也在此集散。九里自然是商贸发达,俨然一大水旱码头。也因交通之便,建国后,九里厂矿密集,什么金顶集团、铁合金股份公司、岷江电厂、机械厂不一而足,使九里成了乐山屈指可数的工业区。镇历史既短,有点文物古迹也便是清代之物,如王爷庙、神龙寺之类,给人留不下什么映象,只有古镇强悍的民风或许会给你一点点教训。

            古镇镇东南、二峨山北麓有座小山岗叫白羊岗,据说就是当年葛由骑羊上绥山路过之处,也是登二峨山绝顶必经之途。后人对葛由崇拜至极,唐代陈子昂有诗云:“飞飞骑羊子,故乃地峨眉。”李白也有诗道:“偿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这个骑羊子指的就是葛由其仙,白羊岗也因之而名。

            清代,朝山大道从羊镇场起,沿途经伽兰寺、龙神堂、灵官楼、宝藏堂、石龙寺、白衣庵、华光殿等寺庙、绝顶普贤殿巍峨耸立。山上又有天池、葛仙洞、玉蟾洞、烂柯洞、李仙洞等等与葛由、白玉蟾、阴长生各路神仙相关的仙迹。山脚有鱼洞、干洞等胜景。如此佛道杂揉,二峨山因之可称洞天佛国。

            二峨山主峰高1909米,或为“仙山”之故,山上云幻雾迷,气象万千。乡民常以之占验晴雨,什么“绥山明,天气晴,绥山蒙,雨蒙蒙”;什么“二峨山不戴帽,大峨山枉自照。”报国寺长联作者刘君照登峨眉山,作《报国寺外望二峨》诗道:“群峰如箭簇,瑞霭自清虚。入山占晴雨,二峨戴帽无?”对此信之不疑。

            靠山吃山,古镇的人和不是古镇的人都不断地向二峨山索取着财富,从采山桃、采竹笋、挖黄连、砍木材到放蜡虫、种茶树,无一代间断。到现在,山下水泥厂林立,石灰窑遍布,人们开山取矿,炼石为料,二峨山算是粉身粹骨相报,“只留清白在人间”了。然而,二峨山却开始变得蒙蒙胧胧,混混沌沌,可惜那不是昔日让文人们萌生诗情画意的山岚云霓,而是让人窒息终日的浮尘扬灰。

       

                                罗目忆旧 

                                         

            峨眉山市古有四县,罗目为其一。县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为汉政权在僚人聚集区新建。在唐上元三年(676年)一度撤消,但两年后的仪凤二年(678年)即又恢复。县城东迁西移,直到后蜀明德三年(936年),因僚人反抗,县治才北迁至今日临江河边的罗目镇。到宋乾德四年(966年)之后,罗目县并入了峨眉县,成为宋代峨眉县五镇之一。

            罗目县成为历史的遗迹后,只是在县城留下了罗目街的地名,一直到今天。1985年,在罗目街发现了一处窖藏,出土了宋代铜瓶、铜碗、铜钵、铜勺、烛台等铜器22件、瓷瓶、瓷盘、瓷碟、瓷鼎等瓷器16件。瓷器出自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有粉青、豆青、青白瓷,有的瓷碟盘还扣有银边,到今日依旧泛着古老的光泽,似乎在诉说当年的历史。

            其后的1990年,罗目发现了一处铁钱窖藏,可惜数量不多。但2002年发现的一处窖藏,就令人刮目相看了。仅出土的瓷器就有61件,分碗、碟、盏等,各是青白瓷、白瓷和黑釉瓷,部分青白瓷碟还扣有银边。其中11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18件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同时出土的重达16吨的宋代铁钱锈蚀凝成了一块长约2.3米、宽约1.8米、高约1.2米的长方体的“钱山”,推测铁钱总数达160万枚。如此这般,堪称中国铁钱之最,“中国钱山”之称因此而来,为罗目古镇增添了无上的光彩。 

            历经沧桑,几年前罗目镇上还有火神殿、南华宫、万寿宫、文昌宫等古建筑几座,有的已面目难分,有的一摇成了幼儿园,成了孩子们嬉戏的地方。

            罗目镇南为临江河,河上有铁索桥一座,古名紫芝桥,有“紫芝仙桥”石碑可证。过桥是三峨中的二峨山。山有猪肝洞,吕洞滨宏扬道教,“昼游龙门,夕宿猪肝”,纵横驰骋于大峨二峨之间,老窝就在此处。北宋道家气势大盛,建有葛仙洞、黄花庙、玉皇观等。明清发扬光大,又建了清虚楼、三皇殿、老君殿、纯阳楼、紫芝庙等,一时道观遍布,殿阁重重,宛若仙境。

            到今日,山下仍有仙洞名“紫澜洞”,有石佛名“高砚大佛”,可惜都是晚至清代时候的古董。吕洞滨所书刻的“紫芝洞”碑仍存于世,其虬书草体令人叫绝。山上当年道观只有遗址,几处石阶、石柱已没入荒草之中。著名的猪肝洞仍在,洞因顶上有一钟乳石似猪肝而得名。其石在神仙薄上的名字叫“紫芝”,故该洞又名紫芝洞。据说吕洞宾隐居洞中,不食人间烟火,全凭“灵芝”上滴下的神水修炼,最终羽化登仙。洞旁榜书“洞府天成”横幅大字石刻,是明代嘉靖年间整修乐山到凉山古道的富好礼所题,搞不好就是此公检查该工程时,随便玩玩而留下的“到此一游”的存根。

            猪肝洞周围还有一些残碑,其中一碑残剩清代峨眉县令保护绥山风景名胜的告示,内中说:“严禁妇女小子放马放牛砍伐树木”。到今日,此山已成了山脚一个水泥厂的矿山,不要说树木,连山都要挖掉。区区妇女小子,何足道哉!

            绥山以产仙桃出名,民谚说:“得绥山一桃,虽不成仙,亦足以豪。”号称绥山仙桃。李调元也为之唾涎三尺,说:“绥山之桃,延年之实,足媲甘露之膏。”老百姓说得更玄,道是:“绥山之桃,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可与西王母的蟠桃媲美了,可谓仙山仙果。现在二峨山上的沙溪桃林村正是一处世外桃源,盛产肉质白嫩、回味甜香的绥山白花桃,当地人不客气地自认作绥山仙桃招摇于世。1952年,该地白花桃总产量曾达20万公斤,一到出桃季节,“仙桃”运到罗目镇,形成“桃市”,居然可占据了半个古镇。

            今日,真正的绥山仙桃虽不可得,但猪肝洞上,大峨金顶三峰,近在咫尺,修眉横黛,信手可画。依然仙山仙境,仙风仙气。清《峨眉县志》云:罗目镇“为峨眉正面,天朗气清,宛若双蛾,云雾掩映,若合颦笑,峨眉命名,有自来矣。”似乎说在罗目看峨眉山才有“两山相对如峨眉”之貌。

            大概为仙气所染,罗目镇便有了传说起源于隋代的仙家之乐“仙箫”。此仙箫实际上就是莲箫——柳莲柳而已。但罗目历史既已久远,又得峨眉仙山地利,故罗目的柳莲柳就得叫“仙箫”,罗目也靠此得了个“莲箫之乡”的称誉,在嘉州古镇中也就独享了这个“专利”。

            罗目镇一度又称青龙场,或许是汉、僚民族融合之地吧,人种有杂交优势,女子多有人材。故峨眉山当地民谚道:“青龙九里一枝花,河兰二坝赛过她。雷镇二场麻子花,苏稽水口牛屎粑。”如此,到罗目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山古镇趣谈之四:峨眉山市属三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n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