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看惯了欧美大片,相形见绌之下,除了前几年火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外,我对印度影片实在知之甚少。
该怎么说呢,作为旁观者,就单单是印度的社会阶级分化严重男权主义性别歧视就让人对他们整体的文化思想喜欢不起来,至少我是这样。只要提起印度,脑中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作为佛教起源地印度却很少有人信佛,第二个则是令人发指的强奸率。如此,带着这种固定思维模式的偏见,你会瞬间连想要去了解它的欲望都没有了。
《摔跤吧!爸爸》是朋友昨天推荐去看的,他说,在关注女权意识方面,这是印度电影史上的一个飞跃。
于是买了票,以为电影配音会是印地语,所以当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开口的那一瞬间,我心里落差很大,有些许失望,总觉得外文电影配上国语缺了点原汁原味。
但是事实证明一部好的影片不仅是超地域的,它也是超语言的。当马哈维亚帅气地脱掉格子外套,露出八块腹肌,轻轻松松打败俄罗斯磅级冠军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已悄然从语言纠结转移到了精彩剧情上。
年轻的马哈维亚因为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梦想后,开始寄希望于怀孕的妻子,希望能生一个儿子,来完成他的梦想。只是,天意弄人,妻子一连四胎生的都是女儿。马哈维亚从一开始的壮志满酬渐渐变的意兴阑珊起来,默默收起了过往的荣誉,不再提及梦想。
在这一段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当妻子对马哈维亚说,很抱歉,我没能为你生一个儿子时,马哈维亚则反过来安慰妻子说,这不是你的错。在男尊女卑,把女人当成生育工具的印度,这已然是一种进步了。
渐渐长大的吉塔和巴比塔跟男孩们打架,男孩们的家长带着鼻青脸肿的孩子来讨说法,马哈维亚却由此发现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于是梦想之火重新燃起,对女儿们的魔鬼训练正式开始。
由于女孩家的衣服跑步不便,他便让吉塔和巴比塔穿上男孩儿的衣服,每天五点起来跑步,压腿,深蹲,做摔跤的前期热身。
在这期间伴随着《坏蛋老爸》的歌曲循环响起,马哈维亚骑着电瓶车穿过街道穿过农田跟在两个女儿身后,镜头快速重复式的训练,辛苦的同时,竟也莫名的和谐喜感。
影片第一次矛盾的激化是在马哈维亚下令剪掉吉塔和巴比塔的长发后。她们偷偷地调了他早起的闹钟,换上女装去参加了一个婚礼。不料载歌载舞间,马哈维亚匆匆赶来,给了侄子一巴掌。
巴比塔和吉塔向新娘哭诉父亲的霸道,而漂亮的新娘却很是羡慕她们有这样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像自己改变不了女子相夫教子的命运。
吉塔和巴比塔由是第一次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于是开始认真接受父亲的指导与训练。
吉塔第一次参加比赛,输给了男孩,却赢得了50卢比和人们的掌声,从此比赛不断。
买不起摔跤垫的马哈维亚,便将被子铺在天台上,悉心指导女儿。
在吉塔又一次赢得国家锦标赛之后,向父亲提出了要去国家体育学院接受正规训练的要求。
这时的马哈维亚已经开始发福,不再年轻,但他最终同意了女儿的要求。
若说在此之前观影氛围都是轻松的且略带幽默感的,那么之后则是令人激动的却又自带泪点的那种。
进了体育学院的吉塔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人生,她逐渐放飞自我,女性美感意识觉醒,留长了头发,染红了指甲,也不再相信父亲以前教给她的摔跤技巧。
之后回家和父亲在沙坑的那一场摔跤较量,吉塔赢了父亲,对父亲的摔跤技巧更是不以为然。
一旁的巴比塔看不下去吉塔的行为,告诉她说,父亲的技巧没有过时,只不过是父亲老了,体力大不如从前。
吉塔没有听劝。
而后年轻气盛的吉塔在参加世界级的比赛中,用学校教练所教授的防守技巧,没有逃过首轮即遭淘汰的命运。与此同时,巴比塔按着父亲教授的技巧赢得了国家级比赛,成功进入国家体育学院。
遭遇滑铁卢的吉塔忍不住落泪,而巴比塔则安慰说和父亲好好谈谈吧。
当马哈维亚在家里接起电话的一刹那,昔日铮铮铁汉立即红了眼眶,默默流泪,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女儿的状况。
他告诉吉塔,你就是冠军。
与爸爸谈过心的吉塔重新剪掉了长发,开始斗志满满地迎接英联邦比赛。不过体育学院的教练觉得吉塔赢不了55公斤的选手,于是让她控制体重,降为51公斤。
马哈维亚相信吉塔的实力,于是赶到吉塔和巴比塔学校所在地,租了间房子,继续指导女儿的训练。
不料教练发现了之后,向学校汇报,学校要开除巴比塔和吉塔。马哈维亚苦苦求情,学校勒令马哈维亚从此不准再靠近学校,吉塔和巴比塔也不准出去。
无法见面,马哈维亚便让吉塔把平时的训练视频发给他看,然后找出破绽,指导吉塔。
英联邦比赛中,吉塔按照父亲的指导,赢得了前两场比赛。最后一场时,她问父亲有什么策略,马哈维亚告诉吉塔自己不可能永远在她身边,要想成为被人记住的榜样,她只有靠自己。
最后一场比赛,马哈维亚被坏心的教练关到杂物间里,而吉塔经过苦苦鏖战,最终反败为胜,完美的拿下五分,赢得了比赛。
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在杂物间里默默祈祷的马哈维亚激动地落下了泪水。
后来工作人员打开仓库门,马哈维亚匆匆赶到赛场,吉塔喜极而泣,将金牌交于他,马哈维亚给吉塔戴上金牌时,终于说出了那句最重要的话:你是我的骄傲。
励志型影片一般都是看了开头便会猜到结局,但是影史上还是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凡此种种,正能量的不是结局,而是过程,一个励志的人文主义的过程,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经久不衰。
《摔跤吧!爸爸》从人文主义出发,糅合了原生家庭观念,父爱亲情,女权主义,国家荣誉等等,确然不失为经典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