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怀远书房雪堂书屋
《论语》我思:《为政篇》10人焉廋哉?

《论语》我思:《为政篇》10人焉廋哉?

作者: 苦涩的答案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9:05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我思】

    这句话讲的是孔子的识人之术。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于国家而言,识人善任是头等大事,哪怕到了现在,任何单位里组织部门也是非常强势、极其重要的部门。识人才能善任,国家才能兴盛,所以识人是为政者,特别是关系到人事任免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

    虽说人心隔肚皮,但识人总有方法。

    我们中国传统有一门相术,古代不论是文人做官还是皇帝娶妻,都会看一下面相。我记得的故事就两个:一个是三国的许劭,在曹操逼迫之下给了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语。这是《后汉书》的说法,《三国志》说法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说新语》的说法是“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大体意思都差不多。还有一个是袁天罡给武则天看相,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当时武则天是衣着男孩衣裳装扮躺在襁褓之中,后来应验得非常准。

    但相术这种识人法,不说到底有没有可信度,起码现实中这种方法骗人居多,单说学习这种方法,也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难以普及。

    结婚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但男女都一样。结婚前自己选择的另一半到底是不是良人良配,这就涉及到识人的内容了。怎么办呢?网上有人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旅游,一种是同居。

    谈恋爱的时候,男女双方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但转身后到底怎么样谁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这两种方式呢?个人感觉成本有点高,不论物质还是精神。但有一点是认可的,就是这两种方式其实都是破除了隐私,进入慎独的领域。一个人独处时候的样子才是他最真实的秉性。

    回到孔子的“识人之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看一个人的言行、心理和价值取向,做好这三步,那一个人就被看够了,无所隐匿、伪装。

    “视其所以”:一个人的言行是最好识别的,只需要肉眼观察,相信正常人都会用。言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但言行是可以假扮的,光使用这种方式不足以了解对方,最多只能了解到一些表面、皮毛。

    “观其所由”:人性是复杂的,善举的背后不一定是善心,也可能是伪君子。恶行的背后也不一定是恶念,也可能是迫于无奈。心存恶念,为达目的就会不择手段,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心存善念,则不需要伪装,只为行善,毫无目的。单就行善而言,别急着下结论,需要观察是否真心行善还是别有所图。这种方式,其实就已经有一定难度了,因为别人不会主动告诉你动机,但其实可以通过观察、考验予以明晰。

    “察其所安”:观察一个人的志趣所在。外表言行、动机心理,都可以装得一时,装不了一世。慧眼识人,大概率不是一眼把人看穿、看透,而是要放到一个长的时间里、宽的空间里看,而不是武断地以貌取人。

    比如这次河南善捐,鸿星尔克爆火。我个人也对鸿星尔克非常支持,因为不支持这样的良心企业,难道还要把钱给为富不仁的不良商家吗?但网上还是有一些声音,说这是鸿星尔克的一次品牌营销。初听这种声音,内心其实非常气愤,但平静下来一想,其实这种无端质疑和恶意揣测根本不值得我情绪的波动,因为鸿星尔克是否出于真心,只需要交给时间即可。单就这次,灾区的物资和善款是实实在在到位的,虽然说是分批次陆续到位,所以支持鸿星尔克并不存在被骗的情况,如果是真的,希望这样的企业多来几家。再者,不论是后续计划分批到位的物资,还是以后遇到灾难时鸿星尔克的表现,都可以看出这家企业是否真心。就像韩红,每逢灾情必临一线,还会是一种作秀吗?

    日常的言行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不靠谱,只能作为初步判断的标准。了解到他人的动机心理,已经足够准确地识人了。但如果能看清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志趣,当算是真正知人了。“知人者智”,这个境界可不是那么好达到的。

    识人对于我而言,有些远了。我还不是领导、不是老板,人事任免不是我能置喙的。生活中交友,好的永远都是那几个,接触的人虽然多,但遇到难以言说的事情时会喊出来喝酒排解的,永远是那么一两个。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简陋地分析孔子的“识人之术”,却提供不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很多时候的解读,都是“马后炮”,从结果往前看,自然能看出一个人究竟是否真心。

    举一个例子:篡汉的王莽,现在大家都说他是伪君子,装到举国支持成为皇帝,也算是伪君子中的历史第一人了,比之文学作品中的岳不群更甚。

    说他是伪君子,其实是从汉哀帝死后,王莽的表现看。当时,王莽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之后更是伪托汉高祖遗命,令其称帝,终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

    但要说王莽一开始就像篡汉自立,我是不信的。就像《明朝那些事儿》说朱元璋一样,起义之初只想活命,而不是抱着当皇帝的心。对于历史人员或者去世的人,盖棺定论没有错。还要是活着的人,至多只能识人一时,识不了一世。人,都是会变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我思:《为政篇》10人焉廋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hf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