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随想风语阁文苑简友广场
风语||“吃水岭”的那些台阶

风语||“吃水岭”的那些台阶

作者: 延平延微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22:42 被阅读0次

    台阶,是每个人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存在。普通到没有人没有见过它。

    我们上下楼要走台阶,上下坡也要走台阶。沿着台阶,我们可以一步步登上泰山之巅,领略壮观的云海;沿着台阶,我们也可以步入峡谷的底部,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对于出生在大山深处的我来说,台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家里有台阶,门口有台阶,出门也必须走台阶。

    每说到台阶,记忆总会把我带回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乡里中学读初中的日子。

    我的老家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半山腰,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从乡里到我家没有公路,需要步行四五公里的山路。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吃水岭”。“吃水岭”是从乡里到我家的一条古道上一段特别陡峭的“台阶”。

    在这段连续上坡的台阶的中段,有个在光滑石板上凿出的小石槽,把山上流下的泉水收集起来,供登台阶的行人休息时饮用。这便是”吃水岭“名字的由来。

    说“吃水岭”是条古道,那是因为,它的台阶全是由那种坚硬的大理石打造,一块一块的古板看去光滑,闪亮,但却不会滑。在那些全靠人工的年代,这些古板从哪里来,是打好后搬运过来,还是工匠们就地取材打造,已无法考证。主要也是它并不算是什么有名的古迹,也没什么专家来做这些考证。

    现在的人们,可能无法相信,三十几年前的时候,我的老家以及整个行政村里的各个村庄,到乡里是没有公路的,这条“吃水岭”是必经之路。可想而知,“吃水岭”在当时的热闹景象。那是它的辉煌时期。

    时光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出门开车,坐车的人们,却实很难想象连公路都没有的时代是什么个样子。

    村里的几个小伙伴,或大或小,我们一起上初中的有三五个。从初一到初三大概都有,具体谁上几年级,我也记不太清了。但唯一记得很牢的就是每个星期五的傍晚从学校结伴同行,从“吃水岭”走路回家,以及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又相约从家里出发,一同从上而下,从“吃水岭”走到学校的情景。

    八十年代的森林,那叫原生林,也现在的“再生林”可是不同的。每当山风吹来,森林便会发出海湾般的声音。“吃水岭”也是处于一年四季看不到太阳的茂密森林之中。夏季,当你从炎热的阳光下,越过一座小桥,就算是进入了“吃水岭”。

    虽然“吃水岭”位于树阴蔽日的森林中,但我们每次经过那儿时,一点也不会觉得阴森和可怕,因为,在“吃水岭”的各阶石板台阶上,随时都能够看到休息的村民。

    深山里的农民,自己种粮食,自己种菜,并没有想象的世外桃园般浪漫的生活,而是仅仅解决温饱的贫困生活。不用说购物不方便,需要翻越“吃水岭”,步行四五公里,用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乡里,就算是到了乡里,除了买点盐巴,估计也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买东西了。

    我的印象中,那时候村里的农民除了种水稻,再种点菜,没有任何其它的收入。不象现在有种烟的,有种水果的,还有种油茶子的等等。

    记得爷爷总是会利用晚上的时间,用竹篾编织斗笠,然后乘着乡里赶集的时候,就拿到集里去卖,换点零花钱。乡镇的集市一般是五天一集,每逢集日,农民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聚积到乡镇所在地,把自己家里有的可以卖钱的东西带来,换些零花钱,用以购买日常必须品。

    每逢集日,“吃水岭”就更加热闹了。挑东西来卖的,买了东西要回家的,都在这儿交汇着。虽然大家居住的村落都不在一起,有的相隔几百米,有的相隔几公里,但附近十里八村的农民却都是相互认识的。路上遇到了,常常会坐下来休息一下,抽个卷烟,聊会天。

    待我初中毕业时,我家所在的行政村到乡里的公路修通了,村民们的生活也日渐好起来了。慢慢地有人买了自行车,再后来就有了摩托车,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了小汽车。

    摆脱了贫困的人们,也逐渐把“吃水岭”给忘了。

    但”吃水岭“那些石板的台阶,那甘甜可口的山泉水还是勾起了我的记忆。过年回家时,我约了原来一起念书的一个小伙伴,想去重走一下“吃水岭”。没想到的是,“吃水岭”已经被杂草灌木所淹没,连进山的入口都找不到了。只好作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语||“吃水岭”的那些台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vg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