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第238篇
你是信佛,还是行佛?人到中年,突然感觉到了时间的急促,也越发显得脆弱,小时候可以在河滩边的草丛里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心无旁骛,如今不敢了,害怕会突然窜出来一条蛇。对太多事情变得谨慎,开始敬畏神灵,敬畏生命中所有的未知。
我们进而寻求某种庇护,开始追求某种信仰,安放我们躁动的灵魂。我们的身体是神赐的容器,如果我们会错了神的意,做了违背天心的事情,那么神是否也会伤心落泪呢?
马路边,一位风湿性关节炎的乡下奶奶,旁边放着一副拐杖,面前摆着一堆豆角,一位妇人过来挑拣着:多少钱一斤?奶奶回答:五元。妇人说:这么贵!奶奶说:这是我自己种的,上的是农家肥。妇人说:卖相这么差,便宜点。奶奶回答:那就算四元吧。付完账,妇人又从地摊上抓了一把豆角放进袋子里,占了一点小便宜,心里想必是很舒服吧。
这妇人是位虔诚的佛弟子,印经书,放生,供养师父都是很大方的,却对摆地摊的老人大方不起来了。
与其说她信佛,不如说她在与佛做一笔交易。
城里人来到乡下都会买些土特产回去,来游学的一位妈妈在村民家里买了一瓶蜂蜜,回来的路上反复问我会不会上当了,回来拿着她的蜂蜜和我们的蜂蜜反复比对、观察,一会儿颜色不一样咯,一会儿沉淀物不一样咯!
她在看蜂蜜,我在看她,就像在看一朵佛教队伍里的奇葩。
一瓶土蜂蜜100元钱,也许她认为不值吧!我说:这蜂蜜的质量肯定是没问题的,就算是真上当了,你就当做善事捐款了呗!老人还养着一个残疾儿子呢。
她去印度学习,买各种法器花去了好几万,这样的钱她愿意花,有可能可以换来她想要的东西吧!却不明白那个老人正是佛祖派来考验人心的活菩萨!
村里的聋哑学校有一百多个聋哑孩子,是村民砍掉了自家的三亩猕猴桃园,因为家里有个聋哑儿,索性建了这所托管式的聋哑学校,自利利人。虽然收费很便宜,但还是有很多家庭连每月600元的费用都交不起,那就当自己的孩子养着呗。因为这位校长妈妈的无私与坚持,社会各界也纷纷给与捐款和帮助。
把小爱化大爱,爱自己的孩子而博爱附近所有的聋哑儿,难道这不是在行菩萨道吗?
佛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民国时期某女信众因为做了一个梦,梦中提示印光法师是菩萨转世,她慕名前往,并且当着印光法师说:您就是某某菩萨乘愿再来!印光法师厉声呵道:一派妖言惑众!
凡自称是某某菩萨转世再来的,通常都是假的。真菩萨在人间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甚至伪装成乞丐的样子,你无法认出。把心擦亮吧,打开灵性之光,你就能认出菩萨的样子。
不少人慕名来终南山,目的是访道,想去深山里探访清修的道人。可山里的真修者并不符合世人的审美标准,他们朴素的一如当地的农民。我不知道即便是真的遇见了修行者,又能与他们说些什么呢?
有人问:你见过无为子道长吗?我当然是见过的,其实很多人都见过了,只不过没人认出那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儿,因为人们只想看自己想象中的道长的样子,所以见了等于没见!
修行路上并不拥挤,每个众生都有自身成长的轨道与次第。心量大的人飞速成长,心量小的人走着走着就现了原形。人与人的不同正是心量与心量的差距。
《金刚经》中描述的佛陀形象: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是光着脚丫穿好衣服拿着碗挨家挨户去乞讨食物,吃完了饭,把衣服和碗收好,脚洗干净后,坐下来准备讲法了。
佛陀给我们做了最接地气的表率,大师与大德都是带着泥土气息的、亲民的。他们爱一切万有,在他们眼里众生平等。
佛性就藏在卑微里,道在最低处,去爱那些卑微的众生吧,那些卑微的生命能点亮你神性中的光芒!
你是信佛,还是行佛?作者简介
慧心:女,湖北十堰人,现居终南山楼观台。
营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烽火教育校长,终南山文化部落创始人之一。
业余爱好:诗歌、散文、书法等。作品多见于网络。
网友评论